前言
20世纪90年代,香港另一宗引人注目的收购兼并事件,是海嘉、亚细安先后对川河展开的敌意收购。
川河在香港股市并不活跃,论规模亦只是三、四流角色,但是,自从台湾商人汤君年入主之后,先是收购汤臣太平洋,继而通过汤臣收购奔达国际,又邀得著名“赌王”何鸿燊加盟,一时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正值汤君年大展宏图之际,川河一系涉嫌触犯证监条例,遭到香港政府的调查。 期间,亚细安乘虚杀入,以咄咄逼人之势展开敌意收购。 面对强敌,身处内忧外患困境的川河,惟有兵行险着,实行一招“金蝉脱壳”,将旗下最贵重资产出售,试图置之死地而后生。
川河之壮士断臂,虽然成功保卫江山,然而,经此一役,已元气大伤,难成气候。
川河的前身是伟华企业有限公司,于1964年注册成立,1973年1月股市狂潮中在香港挂牌上市,原本是一家小型地产公司,寂寂无闻。然而,20世纪80年代后期,台湾资本进军香江,台湾商人汤君年入主川河后,川河开始活跃,先后取得了汤臣太平洋及奔达国际两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性股权,在香港股市中自成一系,又邀得闻名港澳的“赌王”何鸿燊加盟,颇为瞩目。1987年6月,由台商汤君年和有中资背景的澳门中国建筑合组的和茵有限公司,以9200万港元收购了伟华企业83%股权,稍后伟华企业易名川河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和茵及汤君年在香港及澳门地区的投资旗舰。
当时,和茵的董事及实际拥有人包括汤君年、胡晓光、张仁强、卓华明及徐枫(汤君年的配偶)。 上述五位同为川河集团董事局董事,由胡晓光出任主席。 和茵取得川河控制权后,曾以每股1.3港元配股给独立第三者,减低持股量;又多次通过拆股、送股及供股筹集发展资金,到1988年收购汤臣太平洋时,公司的股数已从原来的4040万股急增到3.3亿股。
和茵入主川河后,川河的业务主要是在港澳两地从事物业发展和建筑工程,在九龙、新界拥有数幢物业及相当数量的土地;在澳门黑沙湾工业区与中国建筑工程(澳门)有限公司合作兴建住宅;公司亦将投资扩展到北美洲的纸浆工业,计划发展成为一家综合性的跨国公司。
1988年7月,川河与汤君年合组的Shine Trip公司(分别持有55%和45股权),收购上市空壳永盛财务62.89%股权。永盛财务于1973年8月注册成立,1982年在香港上市,是一家注册放债人公司,并从事证券买卖投资及期货经纪交易。永盛财务上市后,曾与中国内地有关方面达成协议,提供贷款给珠海,兴建珠海度假村,条件为公司与珠海经济特区发展公司共同经营该度假村。 川河购入永盛后,遂将其投资业务及珠海度假村分拆售还原大股东,实际上购入上市空壳,永盛财务即易名为汤臣太平洋,成为川河系一家主要的策略性投资公司。
川河收购汤臣太平洋后,即通过汤臣太平洋向联合集团购入富豪酒店20.1%股权,其中4.67亿港元以现金缴付,余数则以每股作价1.6港元,发行6500万新股缴付.汤臣亦分别向 Shine Trip及其他投资者发行1.35亿新股,每股作价1.6港元,集资所得缴付收购所需现金。
1989年1月,汤臣再以现金3.036亿港元,购入联合地产19%股权,汤臣以一供一,每股认购价1.7港元,集资4.25亿港元。 除用作缴付所购入联合地产外,余款1.2亿港元用以减低债项。
不过,汤臣的两次投资均先后失利,汤臣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先后将两项股权脱手求售,并招致不少亏损。 其中,富豪酒店以每股2.5港元购入,以每股2.2港元售出,约亏损四五千万港元,而联合地产股权售出后,仅套现2.52.亿港元。 以汤臣太平洋的规模而言,出现这样的亏损也可以说相当惊心动魄了。
踏入20世纪90年代,汤臣太平洋力邀澳门著名商人、号称“赌王”的何鸿燊加盟,以壮大集团声势。.1990年2月,汤臣向何鸿燊旗下的澳门旅游娱乐公司收购一幅地皮的五成权益,该地皮面积约15.21万平方英尺,计划发展一家五星级酒店、一个超级豪华赌场以及一个商场,其余五成权益仍由澳门旅游娱乐公司持有。
这项交易的总价值,约2.7亿港元,其中9100万港元以现金支付,余额则以每股作价0.71港元的2.5亿汤臣新股支付,约占汤臣已扩大股数的16.3%。这样,澳门旅游娱乐公司成为汤臣的主要股东之一,何鸿燊亦应邀出任汤臣董事局主席,汤君年则任执行主席。
何鸿燊入股汤臣后,不断将本人或通过澳门旅游娱乐公司持有的物业注入汤臣,短短数月间,注入的物业达三项,双方形成结盟之势。 何鸿燊的深厚背景,为汤臣其后鲸吞奔达国际压阵,可谓居功不小。川河系的另一次重要发展,就是1990年5月通过汤臣太平洋收购奔达国际的控制性股权。 奔达国际原是澳大利亚大亨庞雅伦的奔达集团在香港的投资旗舰,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相当活跃,曾先后购入香港电视约三成权益、中环的奔达中心、一块罗马地皮、智利电话85%股权,1989年曾遭到查济民家族的香港兴业狙击,其后的私有化建议亦不获股东通过。 到20世纪80年代末,澳大利亚经济不景,庞雅伦的奔达集团陷入财务危机,遂有意将其所持香港奔达国际66%股权出售
当时,奔达国际的总发行股数约12.14亿股,每股面值1港元,售出奔达中心及智利电话股权之后,约拥有27亿港元的现金,另外持有一幢位于意大利罗马郊区,面积284公顷土地,占五成权益,还有广东惠州的啤酒厂,资产静止为每股2.7港元。
1990年5月,汤臣与奔达集团达成协议,汤臣以每股2.2港元价格收购奔达国际34.5%股权,涉及资金约10亿港元,汤臣并负责将奔达集团所持其余31.5%股权配售给独立第三者。 此项收购,汤臣的部署是要避免全面收购,并企图通过杠杆收购,仅以10亿港元就控制达36亿港元的资产,其中并有约27亿港元为现金。 因此,当时从表面看,这次收购可说相当成功。 渔 汤臣收购奔达后,首先动用5.46亿港元购入罗马地皮尚未拥有的另外五成权益,然后再以12..5亿港元价格将其出售,并将这笔资金连同奔达国际原来持有的大笔资金用于一系列的物业投资,包括以17.21港元向置地公司购入位于铜锣湾的世界贸易中心(其中8亿港元是银团贷款);以9600万港元购人中区第一城市商业大厦;以1.29亿港元购入九龙旺角出租物业(部分是发行新股支付);另向川河集团购入一幢21层高的商用大厦,以扩大资金收入。
汤臣通过奔达国际收购世界贸易中心后,随即将其易名为世贸集团。至此,川河一系持有三家上市公司,包括川河、汤臣太平洋和世贸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