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香港的上市公司中,历史悠久、能屹立百年而不倒者,广生行算是其中一家。 提起广生行,香港市民自然不期然地想起“双妹陵”花露水。广生行从化妆品起家,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转向地产发展.
然而,到20世纪80年代末,大股东冯氏家族有意隐退,遂邀请好友李嘉诚提出全面收购。 可惜,私有化功败垂成,这倒为百富勤的入主提供了契机。 在李嘉诚的协助下,百富勤首脑梁伯韬等巧妙运用“杠杆式收购”原理,成功控制了一家资本额比本身大三四倍的上市公司.
随后,百富勤再通过广生行收购泰盛发展,通过资本重组,并借泰盛空壳上市,在短短数年间崛起为香港商人银行及证券界的小巨人。其中,高超的财技在收购兼并中再度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香港的上市公司中,历史悠久、能屹立百年而不倒者,广生行算是其中一家。 提起广生行,香港市民自然不期然地想起“双妹陵”花露水。广生行从化妆品起家,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转向地产发展.
然而,到20世纪80年代末,大股东冯氏家族有意隐退,遂邀请好友李嘉诚提出全面收购。 可惜,私有化功败垂成,这倒为百富勤的入主提供了契机。 在李嘉诚的协助下,百富勤首脑梁伯韬等巧妙运用“杠杆式收购”原理,成功控制了一家资本额比本身大三四倍的上市公司.
随后,百富勤再通过广生行收购泰盛发展,通过资本重组,并借泰盛空壳上市,在短短数年间崛起为香港商人银行及证券界的小巨人。其中,高超的财技在收购兼并中再度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1912年,广生行在港岛湾仔及铜锣湾等区购入地皮,设置厂房,其时分行数目已扩展至20多间,遍及香港和中国内地.
广生行的产品,均以“双妹唛”为注册商标。 据说,“双妹唛”的来由,有段美丽的传说,传闻冯福田有一天在中区闲逛,突然看到两位美丽的少女,身穿白衣,面貌俏丽,宛如天仙下凡,遂灵机一动,为产品取名“双妹唛”。另一种传说是,在广生行开业前一天的晚上,天使报梦冯福田,说他与双妹有缘,其产品如果以双妹为名,必能为他带来财富。 冯氏醒来后照办无误,“双妹唛”产品推出后,果然反应不俗,成为香港家喻户晓的化妆品名牌。
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生行的化妆品业务如日中天,所生产销售的化妆品中,除了著名的花露水外,尚有雪花膏、茉莉霜、爽身粉、如意膏、美发霜、生发油、牙膏、粉底霜、热痱粉、除臭狐膏等等,产品种类多达350余种。产品畅销香港、中国内地及东南亚各埠。
广生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达到全盛。 如果作个比喻,当年的广生行,比起现今和记黄埔旗下的屈臣氏药房,可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全盛时期,广生行在香港及中国内地开设了38间分行,并在上海、广州、汉口等内地四个主要城市设有厂房自行生产。当时,广生行不仅从事生产化妆品,更生产盛载化妆品的玻璃器皿、报纸印刷等,每年赢利超过100万港元。
由于产品畅销,规模迅速扩大,广生行的赢利大幅增长,相继在香港各区购置大量厂房地皮,这亦为其日后向地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1941年10月13日,广生行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旋即成为股票市场上的蓝筹股。
可惜,好景不长,中日战争爆发后,广生行与其他大企业的命运一样,被迫向南迁移,业务亦由极盛走向衰落。 香港沦陷期间,广生行的业务更受到重大的打击,其坐落于湾仔的仓库被日军焚毁,德铺道中的总店亦被日军占用。
战后初期,香港经济元气尚未恢复,化妆品的生意额自然大减。 到1949年,广生行又丧失庞大的中国内地市场,期间,更面对欧洲及日本化妆品的大规模输人,市场竞争激烈,广生行的化妆品收益亦无可避免地锐减。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出现移民潮,不少内地移民纷纷涌人香港,住房问题成为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时期,香港经济开始起飞,各业繁荣,香港的房地产市道遂被看好。有鉴于此,广生行凭藉所拥有的大量地产物业,开始发展房地产业务,并将业务延伸到贷款按揭等服务.1975年,广生行更成立地产发展部,全力发展地产,将手上原有物业重建,供销售或出租用途。
及至1988年,广生行已大致将手上物业发展完成,成为一家以租金收入为主的地产投资公司。当年,公司纯利高达1.5亿港元。 当时,广生行拥有约70万平方英尺的收租物业,主要包括位于铜锣湾的万国宝通中心部分面积约22万平方英尺楼面,及位于南湾、浅水湾、赤柱等区多项高级住宅。其时,广生行传统的化妆品营业额约600万港元,提供赢利仅占集团纯利润的1%,实微不足道。 此外,公司亦持有大量现金,除部分用作股票投资外,大部分均放在银行收息。
至此,广生行的发展几乎已达到极限。广生行的首次被收购,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