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家族众志成城保江山
1989年3月22日,即新世界宣布全面收购永安集团的第二天,永安集团董事局发表声明,拒绝新世界的收购建议,认为严重低估该集团的资产,不受欢迎;并声称已接获拥有超过50%股份的股东通知,无意接受新世界的收购。
永安集团董事总经理郭志仁更公开谴责郑家的敌意收购,他表示:“中国人做事应该讲交情,收购应友善进行。 新世界发展若希望与永安集团合作,大可大家讨论、商量,通过商业银行猝然收购,是有伤感情的。”
对此,身为新世界主席的郑裕彤随即作出回应:“在提出收购永安集团前,我们曾多次致电郭氏家族,不过一直不获答复,在发觉郭氏家族不断在市场吸纳永安集团时,我们才毅然提出收购。 我们原意并非敌意,而是希望友善进行的.”
郭氏家族在公开拒绝的同时,又积极通过永安控股公司永安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大手在市场吸纳股份,计有3月22日购人106.1万股;23日购入62.5万股;28日购人39.5万股;30日购人6.3万股及31日购入1294股,动用资金约3400万港元,共购入214.6万股,相当于永安集团全部股权的1.18%.
永安集团董事局既然声称已获超过50%股份通知不接受收购,为何仍在股市购人股份?对此,副主席郭志桁喻为将围墙加高,再装上一圈铁丝网,并透露郭氏家族将继续在市场吸纳,但不再透露数量。 根据证券条例,若非董事或控股公司购入,无须呈报证券处及向公众公布。元n000永安集团大股东如果真的已控制超过50%股份,以公开收购的形式肯定不能成事,何以新世界如此草率行事?根据郑裕彤的说法,是新世界从永安集团年报中看到郭氏家族的持股量仅四成三(其中,代表家族利益的永安商业管理公司持有41.2%股权,董事局郭家成员持有2.57%股权)。 因此,估计至少有三成股权的持有人立场未定,公开收购尚有成功的机会.
当时,市场认为,郭氏家族能保住祖业,关键在于郭氏家族的众多子孙在郑家的银弹攻势下能否“坚守立场”。 从过去历史看,家族内兄弟不和甚至倾轧、“宁予友邦,不予家奴”的事件屡屡发生。 1986年华人置业本来是冯秉芬、李福树之间的事,发展到后来竟杀出一个刘銮雄,且渔翁得利。因此,永安集团难保不是华人置业的翻版。 显然,郑裕彤对此亦寄予厚望,希望对郭氏家族成员逐一击破,从中渔利.
可惜,这回郑裕彤的希望落空。 当时,市场一度传出郭文藻所持6%永安股权已售予新世界发展,但事后证实仅属流言。 郭氏家族后人虽然经营永安作风保守,但对保卫祖业却众志成城。 市场预见郭家既决心捍卫永安,又持续在市场吸纳股份,估计新世界的收购机会渺茫。 永安集团的股价也就在三月底逐步回落到每股13.7港元水平。
然而,郑裕彤并未因郭家决心保卫控制权而放弃。4月4日,新世界发展表示,若此次收购变成无条件(即超过半数股东支持),将一并收购永安集团占六成股权、专门经营百货业的永安公司,整项收购计划将因此而多付出10多亿港元,令总金额高达40亿港元。 新世界所提的建议,明显表示新世界对今次收购仍抱极大的决心,并认为事件仍有转环的余地。
在此之前,新世界还强调,该公司收购永安集团,是希望作长线投资。若接获九成股权,会行使强制性收购,向其他小股东提出全面收购建议;若收购逾75%股份,新世界亦无意将股权降低。新世界并表示,希望将永安的业务合并到新世界,并放弃永安的上市地位。
4月12日,新世界发展向永安集团股东发出收购文件,不过随即遭到永安集团的讥讽,永安集团财务顾问表示,新世界的建议,纯属“象征式行动”,不可能达到目的。
4月27日,永安集团发表回应文件,给新世界致命一击。 文件表示,永安集团经过资产重估,有形资产净值为每股21.81港元,比新世界的收购价高出27%。此外,永安集团董事局还收到51.7%股份的不可撤销承诺书,表示不会接纳新世界每股17港元的收购建议。至此,新世界的收购巳接近失败。
在这场收购战中,新世界在进行收购时的决心并不足够,策略上亦犹豫不决,失误颇多:首先,在部署收购初期,就与郭氏家族接触,希望以友善方式进行收购,结果打草惊蛇,被迫提早发难,匆忙上阵;其次,宣布敌意收购的附带条件,要控制50%以上股权才能生效,已显示出决心不足。 期间,股价一度回落至每股13.2港元的水平,新世界却按兵不动,任由郭氏家族从容在市场吸纳股份;最后,收购刚开始,郭氏家族表现出同仇敌忾的姿态时,新世界未能及时掌握机会提高收购价,以便逐一击破,以至给郭氏家族以时间加强团结、巩固控制权。
关于这一点,亦可以从策动这场收购战的郑家纯在事后的一番话中得以引证。 郑家纯表示:“新世界的原定计划,并非想全面收购、进驻管理层,而是希望购入这批股份,寻找机会与郭氏家族合作,只不过后来发现市场上有人大手吸纳永安集团的股票,以致股价不断攀升,令有意与永安集团商议的新世界处于下风,才迫不得已提出全面收购。”
果然,1989年5月3日收购截止时,新世界只收到永安集团0.69%的股份接受收购,总共只有125万股。然而,新世界并未就此鸣金收兵,宣布决定将收购再延长三星期,理由是郭氏家族的回应文件资料不全,要求证监会查察小股东的利益是否得到照顾。
这时,新世界要继续收购,只有提高收购价这一办法。 但永安集团的资产净值每股至少值21.81港元,这个价格尚未将永安的商誉包括在内,与新世界可以接受的价格相去甚远。 而郭氏家族众志成城,又在市场吸纳了足够的股份,新世界实在无良策可施。
正当市场猜测新世界下一步的部署、事件一再拖延的时候,香港股市受“六四风波”的影响暴跌,一日之间下跌逾500点,永安集团的股价更跌至每股8港元,较当日新世界提出的17港元收购价一半也及不上,收购建议自然告吹。
新世界收购不成,反而因祸得福,免却高价购入永安集团股份之外,亦不需耗用逾40亿港元巨资。否则,当股价大跌时,财富贬值兼资金短缺,新世界将面临极大困难;而郭氏家族众志成城,亦终于成功保卫祖业,可说是圆满收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