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股东矛盾激化
值得指出的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后期以后,会德丰董事局的投资策略似乎再度转趋积极。 当时,香港经济进人新一轮经济循环周期的上升阶段,地产市道再度蓬勃发展。会德丰旗下的置业信托、联邦地产、夏利文发展以及宝福发展等地产公司相继开展庞大地产发展业务,做得有声有色。
不过,会德丰的投资策略,实际上是将集团所属地皮物业,拆卸重建,趁地产高潮高价抛售,然后套取资金积极发展航运业,大量订购散货轮船,壮大船队。 这种策略的背后,仍然是会德丰主席约翰·马登对香港的前途缺乏信心,担心香港迟早会归还中国,因而实施资产的战略转移,使其“浮在公海上”,以策万全。据统计,到1983年,会德丰旗下,仅会德丰船务一家航运公司,其船队已增至29艘,载重量139万吨。
可惜,踏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航运业已逐渐陷人衰退,会德丰集团因而深受打击。1981年度,会德丰除税前赢利是14.31亿港元,到1983年度已急跌至3.68亿港元。 当年,约翰·马登在公司年报上沉重地宣布:“本集团之主要航运附属公司,会德丰船务国际有限公司经历最困难的一年.”
1984年,负债累累、面临清盘威胁的会德丰船务被迫将所拥有的船只贱价售卖。会德丰船务的困境触发了会德丰集团两大股东马登家族和张玉良家族的矛盾。原来,1981年会德丰船务曾向丹麦订购两艘货轮,总值约4亿多美元,惟船只尚在建造期间,全球航运已进入不景气,会德丰船务备受压力。1983年,会德丰船务想向同系的置业信托寻求约1200万美元的财务支持,但被以张玉良家族为大股东的置业信托所拒绝,迫使会德丰船务只好向母公司借贷400万美元以解燃眉之急。 为此,会德丰两大股东矛盾激化。1984年,张氏家族一要员主动辞退会德丰董事职位,理由是集中管理会德丰旗下的置业信托系公司。 这样形成两大家族在会德丰集团内部的分工:马登家族主管会德丰、会德丰船务、联合企业、连卡佛等;而张氏家族则专责置业信托、联邦地产、夏利文发展等地产公司。表面上虽如此,但内里则虎视眈眈,两大家族逐渐势成水火。
当时,张氏家族一要员虽已辞退会德丰董事职务,但在董事局中张氏家族的影响力仍相当大,以投票权计算,张氏家族比马登家族还多10%。其时,约翰·马登已无法控制会德丰董事局。1984年底,市场更传出两大家族将正式分家,会德丰将改组.
约翰·马登因对香港前途信心不足,结果全力投资航运业,试图以海外注册、资产流动的船队逃避政治风险。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世界航运业低潮袭来,令会德丰船务濒临破产,并触发会系两大股东矛盾。在失意之余,加上年事已高,马登遂再度意兴阑珊,萌生退意。 他将所持会德丰股权全部转售予南洋财务邱德拔,退隐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