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和政界有着很多息息相通的地方,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往往也能够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既然号称“帝国", 那么如何挑选接班人,就成了功成名就的上一代"帝王" 和老一辈企业家最为关注的问题。
清宫戏最 热的桥段, 莫过于"九子夺嫡" , 其实就是康熙如何挑选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接班人。 按野史上的说法,他的十几个儿子钩心斗角、 无所不用其极, 而最后入得康熙法 眼的, 是四阿哥和十四阿哥。 康熙在这两个人中踌躇不定, 最后是一位朝廷重臣的话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位大臣说:"唯有一法为皇上决断。 观圣孙, 佳子佳孙, 可保大清三代昌盛。" 康熙由是豁然开朗,选定四阿哥作为大清帝国的接班人,因为他有一个天资超群的儿子, 就是后来的乾隆。
故事可能是假, 但足以说明挑选接班人的重要性, 尤其是中间承前启后的那一代。 在现代商界中, 能够从老一代企业家手中接业、 守业乃至兴业, 并成功传至第三代的也不少, 而泰国的陈有汉当属其中的典范。
在泰国商界, 陈有汉被誉为 “成就杰出、 知名度最高” 的银 行家之一。 他所领导的盘谷银行, 是泰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有影 响的银 行之一。 盘谷银行是由陈有汉的父亲, 被誉为泰国“金融大王" 的陈弼臣创建的。
陈有汉1934年2月出生于泰国曼谷,是陈弼臣的第二个儿子。由于担心下ー代不熟悉中国文化, 陈弼臣安排陈有汉6岁时随母亲回国上学。1953年, 陈有汉毕业于香港广大高级会计学院, 获 得高级会计毕业证书后返回泰国。
在父亲的盘谷银行实习数月之后,陈有汉又到英国伦敦雷伦专科学院攻读银行学,1957年毕业后在英格兰皇家银行实习。 在这期间, 他对欧美经济制度颇有研究, 并逐步掌握了国际金融知识。 回到泰国后, 陈弼臣没有立即安排儿子进入盘谷银行, 而是先让他到曼谷亚洲信托有限公司实习了六个月。 陈有汉很快在工作中显示出过人的才干, 被提升为副经理。
1959年10月,陈有汉正式进入盘谷银行工 作, 先由会计部副经理做起。由于有很强的专业背景, 加上父亲悉心传授银行业务一一教他洽谈生意、 观察分析金融形势等知识和技巧, 陈有汉成长 很 快, 三年后升任会计部经理, 不久获得授权代表银行签字的资格。 在会计部任职的十几年间, 陈有汉从早到晚兢兢业业工 作, 每天都是直至最后一份支票核准、 现金入库后才回家。 但在成为接班人道路上,陈有汉并未被父亲立即选中。
陈弼臣深知: 世界各大家族企业的衰落, 大多源于继承人都是坐享父荫, 或不思进取, 或难堪大任, 因此要想保证企业的延续和兴 旺, 应当注重接班人的能力和品性, 而非血缘关系。陈弼臣当年辞去总裁一职时, 陈有汉和另一干将黄闻波同在他手下任副总裁。 他没有选中陈有汉, 而是让黄闻波接替总裁一职。1983年陈弼臣辞去执行董事会主席一职时, 有人猜测陈有汉这回可以顺利接任,但出人意料的是,陈弼臣邀请曾任财政部长的林日光接替。 1984年, 陈弼臣 70 岁, 最后辞去董事长职务, 任名誉董事长, 董事长一职还是没有轮到陈有汉, 而是由原任副董事长的许敦茂接班。
父亲的这种 “抑制” 政策, 并没影响陈有汉管理才华的发挥。 1980年3月,已经磨炼了21年之久的陈有汉,凭借自己的实力, 经董事局一致推举,出 任盘谷银行总裁。 当时, 业界普遍认为陈有汉不可能像前两任总裁那样成功, 更别提超越了。 但陈有 汉凭借自己“中西结合” 的管理方式, 把盘谷带入一个新的辉煌时代。 在他担任总裁的12年间,盘谷银行的事业蒸蒸日上,这一时期, 盘谷银行的发展速度、 所取得的业绩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陈有汉与其父陈弼臣有着不同的经营方式, 但又继承了父亲的优点。 陈弼臣讲道义、重人情,靠诚实和信誉深入各行各业,与顾客保持着密切联系, 使得业务不断得以发展;陈有汉则受过现代高等教育,谙熟现代金融理论,因此, 他采取的是一套现代金融业的管理模式, 弥补了他父亲陈弼臣金融理论与教育基础的不足。
陈有汉强调团体精神, 他任内所作的最大调整就是完成了盘谷银行从家族到团队协作的转变。 他认为员工是 银行的最大资产, 只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银行才能为广大的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在分析盘谷银行20年来迅速发展的原因时, 陈有汉说: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尽力吸收优秀的有银行工 作经验的人才。 " 要把优秀的人才吸引到企业中, 陈有汉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 第一,满意的薪酬; 第二, 充分的信任; 第三, 能力的体现和认同。
在采用信息技术管理企业方面, 陈有汉也具有远见卓识。 在他的建议下,盘谷银行投资数百万美元, 购买了 IBM大型计算机主机, 并在泰国首家实现了存款计算机联网。 陈有汉任总裁后, 更加重视银行业务的计算机化, 被盘谷 银行的员工称为"新机长”.1987年底盘谷银行实现了全国所有分行的计算机联网服务, 后又向世界各地分行实 行联网, 从而使盘谷银行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电子银行” 。
创新的同时, 陈有汉也继承并改进了父亲的经营管理策略。 陈弼臣在位时就以能力来起用人才,恪守"任人唯贤”、 “唯才是举” 的原则, 而且“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 。 陈有汉继承这一原则, 吸收了大批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才能的人才, 包括公务员中及金融界的杰出人士。
他还秉承父策, 不遗余力开拓海外市场。 陈弼臣率先开设了盘谷银行在香港的分 行, 陈有汉接手后, 更是把业务从香港扩展到日本、新加坡、 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与地区, 始终走在泰国其他银行之前,抢占了竞争先机。
由于陈有汉经营有方, 盘谷银 行最终成为东南亚最大的私人商业银行、泰国的金融支柱和泰国四大华人金融财团之一。 现在, 陈有 汉已经 把盘谷 银 行总裁的位置传给了长子陈智琛, 当然, 他也和父亲当年一样, 是在儿子经过了多年的磨炼, 并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后,才让其顺利接棒。 陈家的第三代, 同样势不可当。
这就是盘谷 银 行的文化传统-有能者方可接大 任, 无德无能或尚未历练成熟者, 即便是家族的 “皇亲国戚"也决不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