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德, 香港特别 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称她是 "棉花公主”, 业界尊称其“纺织女皇", 媒体为其冠上 “李嘉诚大赞的女商” 一一有李嘉诚原话为证: "在香港最有毅力的人只有两个,就是我和杨敏德。” 而杨敏德则喜欢自喻为“龙女", 除了生肖属龙外, 她把中国比作正在腾飞的东方巨龙, 自己则无愧于巨龙的传人。
杨敏德的父亲是香港著名商人杨元龙, 溢达集团 的创始人。 在她还是一个小 姑 娘的时候, 父亲就对她说, 别干服装这一行, 太不容易了, 好好读书, 选个别 的职业 吧。 明慧的杨敏德既没有说不也没有马上点头应承, 她心中自有判断。
15 岁那年, 杨敏德告别父母, 只身漂洋过海赴美, 开始了自立的求学生涯,先后获美国著名 的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学士学位和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头衔。 毕业后, 杨敏德在纽约市的第一波士顿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1985年, 杨敏德回到香港继承父业,干起了 服装这一行, 并且干得非常出色, 溢达这个庞大的衬衫帝国在这位女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掌舵下得到发扬光大。 10年后, 经商能力日露锋芒的杨敏德, 正式从父亲手中接掌了溢达集团的帅印。
上任以后,杨敏德作出了一系列令人赞佩的决策。1988年,她决定将投资重点移向内地。 溢达集团投资6000多万美元, 在广东高明市筹建了高丰纺织印染联合企业有限公司。 之后她还跑到新疆去发展工业, 这对于一个香港女人来说真是胆大包天的想法,但杨敏德将想法付诸了行动。杨敏德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涉足新疆,奏响了溢达集团西进的序曲。
新疆是中国最重要的产棉基地, 尤其是长绒棉的质量不亚于埃及、 秘鲁等国家所产的世界优质棉。 她经过实地考察,投资5000万美元,分别在乌鲁木齐和吐鲁番先建两个年产13.8万纱锭的现代化纺纱厂; 同时再投资数千万美元, 与 喀 什、 吐鲁番等地的生产建设兵团建立面积达10万亩的合作农场, 专门种植高质量的长绒棉。 这种扩大农业产业化规模的合作方式,很快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为新疆带来了新的经济亮点。 如今, 溢达集团已成为新疆最大的外商独资企业, 它在新疆生产的棉纱,除了保证溢达在广东高明市兴建的高丰纺织印染联合企业的所需外, 还出口日本等地。
1995 年, 杨敏德认为原有经营模式注定要衰落。 但这位管理着 10个国家 的 4.7 万 名 员 工, 每 年 向 HugoBoss、 Eddie Bauer 和 Tommy Hilfiger等公司供应6000万件衬衫的纺织女王, 对未来仍旧充满 信心。 她的下一个野心勃勃、 勇敢大 胆的目标是:将这个传统行业变成适应现代社会的 行业。为了在各方面贯彻自己的意图, 她为公司制定了三个优先发展的任务: 完成公司的垂直整合, 引进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通过溢达集团来推 行她关于企业应该回报社会的信念。 杨敏德带给公司的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分析性思维方式。
要向现代化转型, 信息化是必经之路。 溢达 很早已经在信息化上面花了 很多工夫,在客户服务方面, 溢达更是首批使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公司之一。公司充分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各个环节 的效率。 信息技术使溢达大大缩短了设计师的图纸变成一件衣 服所需的时间-由原来的5个月减少到45天。
当然,杨敏德也为实现信息化付出了代价。 以前杨敏德只认为这是一个技术上的挑战, 后来发现不是, 而是一个管理的问题, 是一个企业基本文化的挑战。 因为 如果企业有了一个 信息系统,就要有透明度,有什么 妨碍一个企业的透明度的呢? 以不正当的方法在企业中获 得利益的人, 对于这些人来说透明度是最坏的事情。 杨敏德得出的痛苦经验是:在花费巨大投入信息化之前一定要先把企业的文化搞好。
她还认为, 搞好以道德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的同时, 还要有一套好的管理方法。 仅仅倡导大家要做好人是没有用的, 一定要有一个完善的机制, 以制度和法规防范某些年轻人在利益引诱下的犯错。这个挑战是任何一个要走信息化企业都要面对的。
这种理性的、 “硬朗" 的思考方式,似乎已经脱离了社会对于女子的固有看法。但由信息化的变革,思考到企业文化的建设, 这其中又充满着女人特有的细心和周到。
制衣看起来是传统行业, 传统行业一般采用传统做法, 但杨敏德偏要一群“敢拿香蕉的猴子” 。 她不 拘泥于从传统 服装行业中物色人才, 而是从其他 行业, 甚至年轻的思想不受限制的人中物色。 她希望下一代的想法比她更前卫,有更大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间。 随着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 她的管理风格就随之演进成了“小生意管事、 大生意管人'
杨敏德总是 强调 “以人为本, 企业动力之源" 的重要意义。 基于这一点,溢达集团先后与麻省理工、哈佛、清华、复旦、 中山等多所名牌大学合作,一方面从中吸收优秀人才为己所用,另一方面将有发展前途的员工送至高等学府继续深造, 为集团人才的储备、更新建立一条通畅的渠道。 溢达现有员工5000多人,其中有200多名内地大学生, 先后被送 往国外培训, 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成为公司变革的有力促进者。在她的关心下,溢达集团已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员工培 训制度, 环保意识、 企业文化、 公司发展等均编入培训教程,通过企业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如今的溢达, 企业文化、 管理目标、 基本的个人环保行为都已渗透到每个员工的日常生活中去。
香港很有多 传承已久、 规模颇大的家族企业,作为一名家族企业的领导者, 杨敏德早已超脱了一般的家族企业狭隘的视野,很多时候她看事情, 用的是很有战略、很长远的眼光, 譬如说溢达在新疆投资了一个亿美元, 在短期里面想有回报是不容易的, 如果是一个上市公司, 这件事就会被股东集体反对,因为这种投资回报周期非常长,可能要10年至20年时间。但是溢达是一个私人的机构, 自己看准了, 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做。
故而杨敏德认为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之下, 做一个私人的公司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她不需要每3个月看短线回报, 一个上市公司 很少有机会给掌舵人发挥做长线的理想。 对此杨敏德深感庆幸, 因为很多时候溢达给她发挥长远理想的空间。 溢达花了 很多资金在人才上面, 许多年轻人不是一天两天会给公司回报的,但这是企业的投资, 投资人的价值是人家看不见的,但是这对企业最有效。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企业应该有这样放眼长久的情怀, 而这,恰恰是杨敏德作为女性管理者的长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