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奕聪的金光集团一直被印尼和东南亚有关经济刊物列为印尼全国最大的200家企业集团之一, 是仅居于林绍良三林集团和谢建隆阿斯特拉集团之后的第三大企业集团。 1993年, 谢建隆将他的阿斯特拉集团股票出售并退出该企业后, 黄奕聪及其企业集团已跃居第二位。
2011年,由于棕榈油和煤等商品大幅涨价,黄奕聪更晋升为印尼首富。 林绍良和谢建隆在本书中都已经出现过了, 本节的主人公就是和他们不分伯仲的黄奕聪。黄奕聪出生于1923年,福建泉州人, 1930 年到达印尼。 1942 年 2 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印尼各地后, 正在高中学习的黄奕聪被迫辍学。 日军占领望加锡时期, 黄奕聪在家中 协助双亲谋生。不久, 他自己开始向一些出售糖果、 面包、 饼干的商家赊购一些食品, 到望加锡各地沿街叫卖, 独立谋生。
印尼解放战争时期, 各 种食品及日用品奇缺, 黄奕聪开了一家食杂店, 后来创办了一家小型面包饼干厂, 并开始贩卖椰干。 印尼独立以后, 20 世纪 50年代初, 他开始直接从椰农手中收购椰子, 加工后销售到爪哇泗水、雅加达等地, 每月可销售一千 吨左右。 随着经营的顺利发展, 五年间,他已成为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椰干商。 后来, 黄奕聪又买过小橡胶园、 咖啡园、 椰油厂、 碾米厂, 但均以失败告终。 他总结了失败教训之后,于1960年移居首都雅加达,同年创办了金光公司, 主要经营农土特产品进出口业务, 输出的主要产品是他曾经营过的拿手产品椰干及肉豆蔻, 输入则以烟纸、 丁香及纺织品等为主。 在整个60年代上半期, 金光公司发展稳定却缓慢,只能称得上是一家中小企业。
1967年,印尼开始了以经济建设发展为中心的新秩序历史时期, 华人企业也迎来了春天。 黄奕聪敏锐地认识到这是发展企业的大好时机。 因此, 他集中力量重新经营椰干生意。1968年,他开始筹备建立椰油炼制厂, 和林绍良共同投资2000万盾, 正式创建了印尼万雅老比东 油厂, 生产销售以比摩利为商标的食用 油。 比摩利食用 油炼制厂于1970年全部建成。
为保证原料供应, 黄奕聪和林绍良等人又共同投资创建联营金光沙单种植园, 主要种植棕榈、 可可及橡胶。 到80年代初期,比摩利油厂已成为印尼最大的食用 油企业, 黄奕聪被誉为“食用油大王” 。
然而随着油厂利润的日渐丰厚, 黄奕聪的金光集团和林绍良的三林集团开始产生矛盾分歧。 1990年, 黄奕聪退出金光强力精华有限公司及其经营的比摩利油厂, 另起炉灶, 创建了菲尔玛食用油企业。 菲尔玛牌食用 油销售头三个月,平均每月销售量即递增40%,1992年已迅速从爪哇市场扩展到全印尼,经营第一年即获利140亿盾,成为三林集团的比摩利牌食用油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昔日东家, 今日对手, 商场风云可谓变幻不定。
70年代中期, 黄奕聪的金光集团在经营发展食用 油企业的同时, 还开始参与发展造纸工业。 80 年代, 随着该企业集团的不断扩展, 造纸企业已成为金光集团中比食用油企业经营规模更大、 利润更丰、 地位更重要的首位核心企业了。 到 1993 年, 金光集团属下的纸业集团年产纸浆量达到了80万吨,纸制品产量则达到了 74万 吨。 因此,黄奕聪除被誉为“食用 油大王” 外, 还被誉为印尼“纸业大王” 。
很多做实业起家的商人,做大做强形成规模 化集团以后, 多半都会转投金融界, 或者至少会参与金融方面的投资。 这是因为办银行既可为集团内部各企业的经营活动、 融资、信贷及结算等提供便利, 又可向金融银 行业扩展,壮大集团的整体实力, 向多元化企业集团进一步迈进。 与此同 时, 集团可以以银行为核心,作为组织、协调各企业资金配置及企业扩展的后勤部和参谋部。 通俗一点说, 企业家是为自己找了一个“钱袋子”, 同时筑了一面 “挡风墙”, 黄奕聪也是如此。 随着金光集团食用油工业及造纸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资金力量日益雄厚, 这时创办一家银行已成为该集团的迫切需要。因此,1982年8月, 黄奕聪投巨资收购接办了印尼国际银行, 并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整顿。 首先, 他组建了新的董事会及银行经营领导管理机构, 自任董事长. 与此同时, 黄奕聪用高薪聘用了ー批受过高等教育, 有工商管理、 金融、财会等专业学历的专业人员担任各部门领导职务。
整顿之后, 印尼国际银行获得迅猛发展。 到 1984年, 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 该 行资产总额即增至600亿盾。1988年, 该行已是在近百家私营民族银行中列居前十名的一流银 行了, 并被印尼政府财政部正式批准升格为外汇银行。1989年10月,印尼国际银行股票正式挂牌上市。
黄奕聪的金光集团在印尼国际银行迅速扩展并取得成功的同时, 还相继创办了经营外币兑换、证券债券交易、 租赁及人寿与财产保险的金融机构, 使金光集团的金融银行业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从而使印尼国际银 行成为一个经营银行、 保险、 各种证券债券、租赁及非银行金融财务业务的银行企业集团。无论从资产、 经营效益等方面看,印尼国际银行都已跻身于印尼私营民族银行的最前列, 成为最著名的五大私营银行之-0
黄奕聪像所有大企业家一样, 在发展事业方面雄心勃勃, 对各种领域都有兴趣。 他的金光集团除了拥有食用 油业、 造纸以及金融银行三大主要骨干企业集团外, 还积极向其他领 域扩展, 如塑料工业、 电业, 化工业房地产业、农林渔业, 等等, 金光集团已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多元化企业集团。
不过黄氏最为人所知的名号, 仍然是“食用油大王" 和"纸业大王"; 最著名的扩 张发展, 仍然是从企业界到金融界的跳跃一一他是印尼最成功的银行家之一。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 黄奕聪一再强调, “人们获得成功的最基本要素是努力勤奋工作。"“其中70%靠努カ工 作, 30%靠运气和机遇”。
当他被评为东南亚最富有的50位大富豪及企业家之一时, 他说:“我出身贫寒, 没有多大才能。 不过, 我有理想 和愿望,讲信用, 肯动脑筋, 努力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勤奋扎实地工作。"这是他之所以获得成功的一个很好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