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基:房地产大哥大

2019-12-1808:47:57李兆基:房地产大哥大已关闭评论

大多数人知道李兆基的名字, 很可能是来源于娱乐八卦的报道: 前几年,高调嫁入豪门的 “千 亿媳 妇” 徐子淇,嫁给的正是 “四叔” 李兆基的次子李家诚。 “千亿”云云,指的是李兆基的身家有将近千亿之多,这个数字,足以让李兆基在福布斯富豪榜上傲视群雄。

李兆基1928年出生,家中有间小银楼。 他从小耳濡目染, 悟出了一个道理:钞票只是浮财, 而拥有物业才是真正的恒产。 这个道理李兆基认为他终身受用不尽, 正是靠着它, 李兆基才有今天这番事业。

10岁时,父亲礼聘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系教授梁惠民先生做了李兆基的新老 师。 梁惠民先生发现李兆基勤于思考, 于是常结合课程提出一些问题, 启迪他的思维。 有一次,在教授完 “知止而后能定,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能虑, 虑而后能得”后,梁先生要求李兆基把这番道理结合现实生活去理解。

很快,少年李兆基就结合他已有大量接触的金铺生意给出一个老道的答案: “比方说, 一个人只有一块钱做生意, 那就只有买进一块钱的货。 赚了固然开心, 万一蚀了也就算了。 要知道适可而'止' , 才不至彷徨无主, 从而身心镇'定' , 才不受邪恶念头侵袭, 便可明心见性, 思想宁 '静', 自然气定神闲, 理得心 '安', 这时从容处事,更能周详考 '虑',且可策划将来事业发展, 自然成就可得' 。" 梁惠民先生听了以后感慨不已。 大约从那个时候开始, 他已经预见到这个少年 将来必非池中之物。

1948年,李兆基来到香港, 先是从事外汇和黄金的生意。50年代初,他又转行做五金生意和进出口贸易。 虽然日进斗金,但他的心里仍不踏实,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 他毅然选择了地产, 走上了一条日后为他带来无量前途的实业之路。

1958年,李兆基和冯景禧、郭德胜等八人合股组成永业公司, 开始涉足地产生意。 公司开办后, 他们推出 “分层出售、十年分期 付款” 的方式, 面向广大中下层市民,一改过去地产业经营方式, 使得生意十分火爆, 所建楼宇均销售一空。

1963 年, 李兆基与冯、 郭两人甩掉其他五位股东, 另组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 李兆基任董事局副主席兼公司总经理。 三人联手, 在地产界博得 “三剑客” 之名。 新鸿基公司看准香港经济起飞和人口急速增长的时机, 大力兴建大型屋村和中 小型住宅楼宇, 发展得十分顺利。

1972 年,三剑客分道扬镳, 李兆基又和胡宝星合作,组建了永泰建业有有限公司, 并趁香港股市牛气冲天之时,大捞了一笔。股市崩盘后, 李兆基又看准机会, 大量压价购进土地和 旧楼。1975 年, 李兆基也在此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一恒基兆业有限公司。 成立之初, 仅有股本一点五 亿元, 楼盘二十个, 但几年之后, 它的地盘激增至逾百个。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 要源源不断地取得足够的土地来建房绝非易事。 李兆基以其独到的眼光和方式来为自己增加土地储备。 他采取的方法是收购旧楼, 然后拆建出售。 这些旧楼由于绝大部分在市区, 故发展潜力十分 惊人。 李兆基以工业化方式经营房地产业。 他将土地视为原料, 楼宇为制成品, 源源不断地收买土地和不断生产出成品, 使恒基兆业博得港人口中的"楼宇制造工厂"的名声。1981年6月, 在香港股市的再一波狂潮中, 李兆基成功地将恒基兆业推上市, 一举集资十亿港币, 充实了自己的实力。

1983和1984年,香港经济萧条,许多公司冷冷清清, 李兆基正好在前期的市场畅旺中将恒基兆业分拆为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并于1981年7月23日上市, 不但有大量的楼盘在建, 而且与二十多家银行有借贷关系。 正是银行、 建筑商 们纷纷给予了信任, 以及薄利多 销策 略带动的大量购买, 使他平稳度过了从商以来最大的考验。

1985 年以后, 香港经 济开始回升。 此时恒地全面收购了永泰建业公司, 并于1988年将永泰更名为恒基发展, 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香港资本市场的地位。 至此, 李兆基精心设计的收购、 吞并战终于实现了完满的结局, 李兆基通过完全吞并原来实力力比他强的企业, 达到了发展自己的目的。 而李兆基借壳上市、 以小博大的收购、 吞并战术, 至今仍是股市收购战中的成功范例, 成为香港经济学教授在课堂上经常引用的著名例证。

1990年以后, 恒基兆业又结合香港及内地的经济形势, 在两地参与大量商业楼宇项目, 恒基兆业进入黄金时代。1997年, 李兆基更做了一个历史性的大突破, 让恒基兆业成为首只在日本上市的香港股票。

致力于地产业务的同时, 李兆基先生还致力于多元化经营。 从20世纪 70年代中期开始, 他先后收购了中华煤气、 香港小轮以及美丽华酒店集团的控股权。到1996年,中华煤气的用户发展至近120万户, 股东溢利也从1.05亿元成长到 19.46 亿元。 此外, 香港小轮和美丽华酒店等企业也取得了新发展。

在这期间,李兆基先生还把事业拓展到海外, 在新加坡、 加拿大等地参与投资, 并获得丰厚回报。 同时, 内地市场的机会也被李兆基先生紧紧把握。 早在1980年时,恒基兆业就投资参与了广东中国大酒店和花园酒店的项目, 之后更加快步伐, 完成了以耗资33亿人民币的北京恒基中心为代表的一批投资项目。到1996年时,恒基(中国)已在内地拥有22个项目, 资产估值137亿港元。 当年, 李兆基 将在内地的业务全权交给长子李家杰经营, 并 将恒基(中国)成功上市。

香港楼神, 亚洲楼王, 一顶又一顶的 “高帽子” 接踵而至。 一生坚持做实业的李兆基, 在晚年忽然做出了令人惊异的改变。2004年12月15日,李兆基宣布成立了兆基财经企业公司, 专门管理家族分散在全球高达65 亿美元的投资。 因为他看准香港房地产业已是微利 行业, 转而利用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 让云集于此的数以万计全球金融专才,将他拥有的巨额财富, 变成更巨额的财富。

李兆基转 行炒股, 用了三年的时间,截止到2007年,他把500亿港元的身家, 变成了 1200亿, 荣膺了 “亚洲股神” 的称号。 衰年变法, 能有如此成就,惟 “四叔” 一人耳。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