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起死回生

2019-12-1807:43:12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起死回生已关闭评论

在1929年到1932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中,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也来取了应对危机的行动, 但是所做努力均以失败告终。 于是,罗斯福上台执政,实行新政。

美国是这场经济危机中受到最严重打击的一个国家。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当时的美国政界和企业界的很多领导人都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甚至刚刚上任的总统胡佛也不能拿出一个良好的应对方案。

1929年年初, 胡佛在就职演讲中说:“我毫不担心国家的未来, 我们的国家充满了新的希望。 ”正是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胡佛政府在经济危机袭来的时候仓皇失措,一筹莫展。

尽管胡佛政府为了遏制经济危机采取了一些反危机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始终没有帮助美国逃离经济危机, 也没有解决伴随着经济危机而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其主要原因就是胡佛总统仍然坚持“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把复苏经济的希望寄托在这些政策上。 而结果却使经济危机更加严重,社会因此而更加动荡不安。 截至1933年年初,已经有半数的美国银行倒闭。13万家以上的企业破产倒闭,超过1300万的美国人完全失业。

由于经济危机不断加深,美国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进行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美国人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果断地采取有效政策,使经济状况迅速得到改善,从而令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尽管经济大萧条为美国经济留下的创伤尚未痊愈,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反对自由放任、加强政府干预经济”的竞选宣言和他自信的笑容使美国民众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激情。 在1932年的总统大选中,罗斯福赢得了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了胡佛。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正式就任美国总统,正式成为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 在他宣誓就职的这一天,美国人民冒着严寒,赶来聆听他的演讲。 而罗斯福也在他的就职演讲中表明,他会全力以赴地恢复并促进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

富兰克林·罗斯福郑重地向美国民众承诺:“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们的国家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走下去····唯一值得我们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罗斯福总统告诉美国民众,若想改变这种经济萧条的状态,必须抛弃恐惧的心理,全心全意地协助国家走出经济萧条。 随后,罗斯福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历史上将罗斯福的经济改革称为“罗斯福新政”,而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就是改革、复兴和救济。

针对那些急需救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罗斯福总统给予他们救济,同时也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衰败的经济形势能够很快恢复运转,还要从长远着眼,整顿整个美国的整体经济状况。总而言之,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整顿银行和金融业,复兴工业,使发展社会救济和公益事业,同时也将调整农业政策。

为了整顿银行和金融业,罗斯福总统下令银行进行停业整顿, 使银行在美国民众心中的信誉逐渐得到恢复。 同时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分开建立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创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同时扩大中央银行的权力,也对证券业进行管理。 罗斯福采取的这些非常措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稳定了人心,也改善了经济窘境。 公众舆论也对罗斯福新政给予了好评-一罗斯福新政就像“黑暗的天空中出现的一道闪电”。

到1933年4月,美国已经有10亿美元的通货存进银行。这一切说明,罗斯福采取的整顿银行和金融业的措施有了成效,银行的信用已经得到恢复,金融体系的运作也逐步走向正常化,工农业生产的恢复也有了保障。

在复兴工业方面,罗斯福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公平竞争的法规,如禁止使用童工,保障工会谈判的权力和集体合同的权力等,并且要求工业领域的各行各业都要遵守。对公用事业控股公司实行管制,加强对交通运输和通信事业的管制。

在管理金融业和工业的同时,罗斯福还对农业进行了调整。 首先,成立了农业调查局,为农业提供了补贴,调整了农产品结构,同时提高并且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保护耕地和土壤。 通过调整农业政策,美国摆脱了农业危机,也缓和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调整农业的同时,罗斯福还颁布了《农业调整法》作为调整农业生产的中信措施,通过政府的奖励和津贴的方式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和农场主的收入。

为了发展社会救济和公共工程,罗斯福建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工程进展署和公共个工程局等机构; 设立紧急救济金, 在必要的时候向群众发放,同时推行“以工代赈”的方法,兴修交通、水力、军事设施等,对田纳西河流域进行改造,并且为老人、残疾人以及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就在罗斯福新政实施的时候,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呼吁各国废除关税壁垒,实行自由贸易。 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赫尔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他一直主张建立互惠、自由的贸易,以此来增加美国的商品输出,主张实行减免关税的政策,通过这个方法来逐渐消除关税,消除国家之间战争的根源。

1933年5月初,在赫尔的带领下,一支庞大的美国代表团来到伦敦参加伦敦经济会议。 赫尔希望,他能在这次会议上与各个贸易大国针对互惠问题达成共识。 为此,赫尔甚至随身携带互惠贸易协定的副本。

同时,赫尔更希望罗斯福能够催促国会,授权总统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相应的权力,这些权力能够让总统与这些贸易大国谈判,互相之间降低关税。但是,当时的罗斯福考虑到也许国内会有巨大的压力,因此没有同意赫尔的要求,赫尔的计划最终破灭。 这件事让赫尔气愤异常,甚至提出辞职。

其实,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美国的国会内部有一个“孤立派”,这是一个强大的派别,因此,罗斯福在很多问题上不得不对孤立派忍让三分。实际上,罗斯福也是自由贸易的忠实拥护者, 他只是在等待更好的时机。 1934年,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互惠贸易法,授权总统在三年之内可以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互惠贸易的谈判。 在这些谈判之后,许多国家都与美国达成了互惠贸易协定。

罗斯福新政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933年到1935年是第一阶段。在这第一阶段,罗斯福新政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甚至通过了许多反危机法令,其中包括新政的两大支柱:《国家工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而1935年到1939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罗斯福新政着重改革。

在1935年到1939年,支持新政和反对新政的斗争逐渐激烈,于是《国家工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便被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违反宪法”而被废止,于是罗斯福新政转入后期。 罗斯福政府只好通过一些代替性的法令和新法令来继续推行新政。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于是,罗斯福只能集中全部精力应对战争和其他的国际事务,而罗斯福新政也只能停止。 但是,依靠罗斯福新政,美国才得以顺利地渡过经济危机,美国的社会矛盾也得到了缓和,罗斯福因此成了深受美国和世界欢迎的总统。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