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热爱自己的国家, 爱国表现之一就是购买国货。 对国货最为狂热的, 当数韩国人, 当年他们一句“身土不二” 的口号, 感动了无数热血愤青。其实在中国的近代商业史上, 也曾有人把国货作为卖点, 并取得了辉煌一时的成就。
简照南,1870年出生,祖籍广东佛山,16岁从香港到达日本神户投奔叔父, 在那里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叔父的资助下, 他与弟弟简玉阶在神户设东盛泰商号, 经营瓷器兼搞布匹批发,业务很快拓展到日本、中国香港及东南亚一带, 积累了大量资本。
他又创设顺泰轮船公司, 购买商船经营航运。不料商船失事沉没, 给他沉重一击。 但初次挫折并未动摇简照南创业的意志和决心。 他见当时中国市场 洋烟充斥, 日本的云龙香烟、 英美烟公司的产品风行全国, 却没有华人自己的香烟品牌。 而在 1903 年前后, 国内抵制美货的浪潮又日益高涨, 简照南意识到这是创办民族品牌的良机。
1905年3月,简照南兄弟与越南华侨曾星湖等在香港创设广东南洋烟草公司,资本额为港币10万元,拥有4台卷烟机,1906年正式开工,生产白鹤、 飞马、 双喜等牌香烟, 日产30万支左右。由于受到英美烟公司的竞争与打击, 加上缺乏经验, 于1908年亏本歇业。 1909年, 公司更名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简照南任总经理, 简玉阶任副总经理。 简氏兄弟提出 "不用美国货"、 “不吸美国烟"、 “中国人吸中国烟” 的口号, 受到了国内人民和广大华侨 的支持。 产品畅销华南, 远 销南洋群岛。
1911 年起, 公司扭亏为盈, 接着在南洋及全国各地普遍设立分支机构。1915年7月,该公司向北洋政府正式立案。 翌年于上海设立分厂, 资本额增至100万元。 1916年至1919年间,每年盈利高达100万元以上, 仅三四年间, 港、 沪两厂积累资本就已超过 600万元。
自南洋开办以后, 英美烟公司就企图把它吞并, 并采取种 种手段进 行收买、 兼并, 但终未达到目的。 为与英美公司抗衡,南洋想借"官商合办""专卖” 等形式与北 洋政府合办, 但因为 张勋复辟, 政局动荡而中止。 简氏兄弟于1918年3月, 将企业改为股份有有限公司,发行股票500万元,同时改上海厂为总厂, 香港厂为分厂, 并均添置机器进行扩建。
1919年5 月, 英美烟公司为搞垮南洋, 借中国人民 “五四” 运动后的反日情绪,指使上海流氓商人黄楚五等向北洋政府控告简照南为日籍, 其烟为'日货” 。 北洋政府竟吊销执照, 饬令停业。 为此简照南即去日本办理脱籍手续,并发表声明驳斥。10月,简照南恢复国籍,南洋得以恢复注册。
简氏兄弟为对付英美势力的压迫,于 1919 年登报招股, 以 “振兴国货“杜塞漏厄, 挽回利权" 为宣传货口号, 扩大改组公司, 并拉北洋军阀黎元洪、 王占元为 股东。 10月 1日新公司成立, 资本达1500万港币, 简照南被推举为永久经理。 从此南洋不断扩大, 于上海、 香港两地共设 5厂, 职工达万余人。 简氏兄弟同时开办宝兴锡纸厂,并在 河南许昌、 安徽凤阳、 山东潍县、 坊子等地设烤烟收购处和复烤厂。新公司从创立到 1923 年, 每年盈利达三四百万元。1922年7月,简照南与刘 晓齐在上海还创办了东亚银行。 至此, 简照南由一名华侨商人, 一跃成为全国卷烟工业的巨擘, 并 以其在实业界的声望, 任上海总商会会董和 上海华侨联合会董事等职。
简照南的南洋事业,一直得到人民的支持, 因而对公益事业, 他也视为自己的职责。他曾说: “金钱者,多取为厉, 须能聚能散, 自社会取之, 当为社会用之。” 因此, 凡公益事业, 他必慷慨解囊。 早在 1915 年, 广东发生特大洪水, 灾情严重。 他独力组织救灾机构, 地点设在广州西濠口的原香烟批发所,召集所有推销人员停止营业, 全力以赴搞救灾, 购米发放灾区。
他的堂弟简孔昭(简铭石之子)在越南从事米机业, 加工碾米兼营批发,也经营米的进出口贸易, 此时恰好有二三十万斤安南米运到。 简照南决定全部用作赈灾, 以原来运烟的大南洋号船和购买的小火轮投入运输, 直接把米分运到广东各处灾民手里, 救灾规模颇大,大获社会好评。
1920年,北方各省荒旱成灾,简照南又决定自十月一日起五个月内,洋每销出香烟一箱, 捐银 洋五元赈灾,前后共捐出达十万元。 以后, 举凡各省水旱之灾, 他必 “每举一事, 所捐动以巨万计”, 历年所捐的省份计有直隶、山东、河南、 山西、湖南、 湖北 陕西、甘肃、 江苏、 浙江、 云南、 贵州、广东等省.
简照南自幼失学, 深知国家兴盛,须靠知识和人才, 因此十分重视教育人才的学校建设。1919年,简氏在家乡出资兴办了母训女学校, 随后又出资在石湾创办了杏浓学校, 资助贫苦大众子弟入学。
在教育方面, 简照南影 响最大的举动应该是赞助留学生。 他分别捐助了复旦大学、 南开大学、 武昌大学、 暨南大学等高等学府上万巨款; 又资送欧美留学生四十五名,这笔款项, 从少计之也要一二十万元。 其他捐助海外华侨中小学校、 族学、 女学、 教育职工子弟、 孤儿教养院、 贫民教养院、 残废收养院乃至诸社团等, 不 胜枚举。
1923年10月,正当南洋公司如日中天之时, 简照南劳累过度, 数疾并发, 在上海逝世,时年仅 53 岁。 这也成为南洋公司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由于管理混乱和家族矛盾, 加之战争爆发,南洋公司从此一蹶不振。1937年,宋子文"受邀” 出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董事长, 简氏家族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权。 就中国成立,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国内的厂房实行公私合营。
南洋的辉煌就这样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已经没有太多人知道它的故事。但简氏兄弟的拳拳爱国之心、 依依故土之情, 却是不应该被遗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