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一)股票市场的宏观经济功能
1.资金流动的导向功能
股票市场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换。股票市场不仅可以实现筹资、投资与融资活动,而且能通过资金价格的利率导向,引导货币的活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股票市场运行中,股息作为金融商品——股票的价格,它的变化将引导货币流向高股息的股票,借以调整股票市场上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的关系,相应地也就推动着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与组合,更加有效而合理地利用资源。
2.信息传递功能,为进行经济分析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股票市场的动向不仅反映着股票发行与交易活动本身的具体状况和趋势,而且全面地反映着经济运行的态势,可以说,它是经济运行态势的“晴雨表”。股票市场动向主要是指股票市场行情的变化,一般通过股票价格指数的升降来具体表示。通常,当股票价格指数趋于上升时,意味着总体上股票收益水平较高而风险较小;反之,股票价格指数趋于下跌时,意味着总体上股票收益水平不理想,风险增大,表明经济形势不稳定,前景暗淡。这就为企业、投资人确定筹资或投资策略,特别是为政府分析经济形势,对国民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国外,经济分析家们判断经济形势的总体优劣时,就往往把股票市场作为主要观察对象,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重要指标。
3.宏观调控功能,为政府某些重要的货币政策提供场所
货币政策的实施有时必须借助于证券市场(包括股票市场)。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确定和操作,运作手段有三:(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再贴现率;(3)公开市场业务。其中公开市场业务完全要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为依托。当中央银行大量买进股票、债券时,商业性金融机构就可以扩大提供信用的规模,同时流通中的现金量增加,这当然就会刺激投资与消费需求;而且,中央银行大量买进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还会抬高它们的价格,使利率水平降低,即融资成本下降,同样也可以起到刺激投资的作用,从而使国民经济得以扩张,改变经济不景气的状况。反之,当中央银行抛出大量有价证券时,便会产生紧缩效应,可以有效地抑制过热的经济形势。显然,如果没有证券市场的存在,这项宏观货币政策的手段就失去了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