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陕西省内出现了许多闻名天下的商业城市和商业重镇。 渭南地区的孝义镇就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商业重镇。
明清时期,孝义的商业繁荣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许多巨商大贾云集在这里。 街市上到处都是来去匆匆的生意人,优雅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孝义的银子,赤水的蚊子”是流传在当地的一句谚语,形容那里的银子就像蚊子一样多。
在众多的陕西商人中,又以孝义赵家实力最为雄厚,在当时可以用首屈一指来形容。
清朝末年,陕西发生了一连几年的自然灾害,兵匪战乱又很多,百姓的生活陷人了困境。 当地,流传着一首《荒岁歌》,从这首歌的歌词里,可以看出赵家的富有程度。 上面写着:“孝义镇它本是渭南所管,赵老五也算是关中富汉。”当时无以为继的难民们把生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家财万贯的赵家上。 由此可见其财富之巨。 清朝末年的小说《官场现形记》,虽然只是一部小说,不能完全地把现实展现出来,但是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一些情况。 这部小说一开始就从陕西孝义大富商赵氏家族的一位子孙中状元写起,可以看出赵氏家族在当地甚至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
赵家是一个庞大的商业家族,最早发迹于明朝太祖朱元璋实行的“开中制”时期。善于把握机会的赵家先祖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依靠做贩盐的生意迅速把家族势力扩大,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商业资本。 赵家的先祖们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农业的经营。 他们大量买田置地,丝毫没有放松传统的农业根本。因此,他们的府库里不仅积聚了众多的钱财,还囤积了大量的粮食。 在发生天灾,田地里颗粒无收的时候,赵家依然能够平平安安地度过,丝毫不会受到影响。 即使连续几年田地里面都没有收成,赵家府库里的存粮也足够食用。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当百姓遇到自然灾害时,才会想到赵家府库里的钱财和粮食。
从经营贩盐业起家后,随着资本的不断扩大,赵氏家族开始涉足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家资达到丁数百万。后来赵氏家族的势力达到了一门九府的地步,这众多的家族分支每一家、每一户都极为富有,在当地形成了庞大的家族商业网络。 清朝时,赵家的商业经营并没有随着同时代的许多陕西商人一起走向下坡路,反而更加强大起来。 当时,赵氏家族的商业触角已经伸展到盐业、布业、典当业、茶庄、粮店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他们的家族企业在西安、咸阳等地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商业店铺。由于合理的经营管理和庞大的商业资金支持,赵氏家族的事业在清朝达到了顶峰。 据说,当时赵家运送银两的情形就是当地一个壮观的场景。
赵氏家族的店铺遍布全国各地,赢利又极多,因此,每年都要几次把这些店铺赚得的银两运送回根据地孝义。 运送银两采用的办法有很多:若是那些路途较为近便的店铺,则采用人挑的方式;若是那些路途遥匹的店铺,则要采用马驮的方式,如果银两众多,则挑夫或马队常常出现成群结队的情况。 为了安全起见,无论是人挑还是马驮,运送银两队伍的两侧及前后都有经过严格训练的保镖压阵。 因此,赵家的这些银两也叫做“出镖银”。由于赵家一年几次要运送银两回家,因此他们一般都不聘请外面的镖局,而是自己组织了一支专业性的队伍。 据说,有一年赵家的生意特别得好,要运送回的银两非常多。在出镖银时,前面的队伍已经带着银子到了赵家的门前,而后面的队伍还在渭河滩上走着,整个队伍足足有8里路长。
赵家的商业成功不仅表现在获得的巨大利润上,还表现在能够在明清的几百年之中传承不衰。赵家打破了民间流传的商业领域“富不过三代”的铁律,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能够在几百年中始终保持着繁盛的局面,即使在遇到明末的战乱时也依然能够安然度过,继续着家族的商业繁荣。赵氏家族绵延相继、世代立足、抵抗衰变的法宝,就是注重官商的结合。赵家发家之后,十分注重对子孙后代的培养,赵家的很多后人都在朝廷或当地的政府部门中担任官职,给赵家的商业经营带来了很多实惠与便利。 他们利用这个关系网从官府那里接来了很多利润丰厚、众商争抢的生意。 赵氏家族从一个经济家族逐渐向官商结合的政治家族转变。
赵家商业的繁荣还在于他们由传统的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的成功转变。虽然,赵氏家族依然与许多陕西商人一样经营着许多田地。可是,这些经营田地的资本与他们庞大的家族产业相比只不过是九牛一毛。绝大部分资本还是投向了商业经营领域,这可以从赵家遍布全国的经营网络看出。 如果没有强大的资本投入,又怎么可能建立起数量众多、规模宏大的地方商业店铺呢!
由地方经营向跨区经营发展也是赵氏家族取得不断成功的重要一点。 他们最开始的活动范围只是孝义以及周边地区。 由于地域范围的限制,人们对商品的购头力也十分有限,同时在同一地域能够经营的商品种类也比较单一,市场上的产品不是很丰富。 地域限制还使贸易活动中的利润较为微溥,这就很不符合陕西商人传统的追求厚利的思想。于是,他们在占领了孝义的市场并稳定自己的脚跟后,就开始向西安、咸阳等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迈进。
这些地区都是陕西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方,也是在陕西经营商业活动最为理想的场所。 赵氏家族迈出了对外扩张的第一步,并因此而扩大了资本。 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他们发现西安、咸阳地区的市场已经不能再满足自己的需要,便又开始向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推进。 他们的触角遍及全国。 赵氏家族实现了由地方经营向跨区经营的转变。 这种转变使赵氏家族的商业市场更为广阔,经营的商品种类和涉猎的行业也不断扩大。 同时,由于不同地区地域经济的差异,他们所能控制的利润空间也更大了,获得的利润也就更多。赵家依托自己的主体产业和分支机构,还在多元化经营方面取得进展,近到四川,远至新疆,均有赵家的字号。
赵家在经营活动中十分注重自己的商业名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品牌效应。 为了形成一个家族产业集团,他们对自己的店铺、商号都实行统一的经营与管理。 那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在建筑上全部是自己采购原材料,由自己的建筑团队统一建造。 建筑格局、样式也都大体保持一致,与今天的肯德基、麦当劳等连锁机构的经营方式十分相似。赵家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全都保持了统一的建筑风格,从而使自己的商业形象得到了集中、有效地传播。 此外,这种经营方式使赵家不经意间就介入了当地的地产领域,从而扩大了经营范围。 这种稳定的经营方式更能抗拒外来风险,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稳定的收益。 即使退出市场或是搬迁时,变卖地产也是一个很好的赚钱方式。
赵家的成功不可忽视的一点还有他们不畏艰险的经商精神。 当时输送银子要靠人挑、马驮等落后的方式,运送商品更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赵氏家族商业经营的核心地带在西北地区,那里虽然有着很好的商机,但是商业大环境却充满危机,盗匪时常出没。因此,赵家从事路途遥远的长途贩运并不是一种安全的活计,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轻则钱财、货物被抢走,重则性命不保。然而,赵家能在那里活跃几百年,可见他们不畏艰险的精神确实远非常人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