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年初,中国股市、楼市等相继出现投资过热的情况,物价水平高涨。央行2月上旬开始首次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资金2960亿元,之后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依然不减。接下来的股票市场又迎来一只大盘股——中铁建的发行,而当时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仍保持较高的紧缩力度,这表明央行大力度回笼流动性的决心,使得市场信心增强,公开市场维持净回笼势态成为定局。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赢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缩银根时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进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在多数的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达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外汇公开市场操作于1994年3月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于1998年5月26日恢复交易,规模逐步扩大。从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在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选择了一批能够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象。目前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业银行,这些交易商可以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工具与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
从交易品种来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作为央行货币政策的先行风向标,公开市场操作,传递出央行对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控意图;调节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并影响其信用扩张的能力和信用紧缩的规模;为政府债券买卖提供一个有组织的方便场所;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支持国债发行,通过影响利率来控制汇率和国际黄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