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解析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
经典案例
2009年10月美国失业率达到10.2%,刷新自 1983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2009年10月,美国近1600万人找不到工作, 而企业裁员人数超过19万人。 若将只有兼职工作和暂停寻找工作的人数计算在内,美国10月的失业率高达17.5%。 其中,失业期超过半年的民众达560万人, 占失业大军的35.6%.
最新的数字表明,美国的失业情况比之前经济学家们的预期更为糟糕。而10月也是美国连续22个月减少工作岗位,为近70年来的最长纪录。 持续的高失业率将促使民众继续收紧腰包,从而影响占经济70%比重的消费支出的增长。 美国1983年经济衰退结束后曾出现约8%的经济增长,使当时的失业率骤降2.5%。但今日,美国经济似乎无法重现当年尖峰速度。 随着政府支出效应减弱,美国经济增长将更加缓慢;而由于雇主仍不愿增加雇员,失业率可能继续上升。
美国政府创造就业的努力并未出现显著成效。 奥巴马此前声称,经济刺激计划已保住和创造了 64万个工作机会。且不论这一数字包含多少水分,相较于经济衰退导致的730万人失业,美国政府的就业努力显得微不足道。
一般情况下,失业率下降,代表整体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货币升值;失业率上升,便代表经济发展放缓衰退,不利于货币升值。 当前,全球各国的最主要任务还是提振经济,降低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