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9月,英国著名的杂志《经济学人》推出了有趣的“巨无霸指数”。巨无霸指数是一个非正式的经济指数,用以测量两种货币的汇率理论上是否合理。这个指数是怎么计算的呢?
巨无霸指数的大前提就是因为巨无霸汉堡在全球的制作规格都是一样的,所以在全世界的售价也应该是一样的。然后就用一个国家的巨无霸以当地货币计算的价格,除以另一个国家的巨无霸以当地货币计算的价格,再把这个比值同实际的汇率相比较。如果高了,那么说明第一个国家的货币被高估了;如果低了,就说明第一个国家的货币被低估了。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巨无霸在纽约的售价是4美元,在北京大概人民币15元,那么美国和中国的巨无霸指数,就是1∶3.75,而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指数是1∶6左右,由此就可以推出美元被高估了,而人民币则被低估了,那么人民币就理应升值。
汇率这个事,说远就远,说近就近。说远是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交集,毕竟早上的豆浆油条花出去的和月底工资卡里打进去的都是人民币;但是只要一旦牵扯到跟国外的事情,汇率问题就变得重要了。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准备出国的时候正好赶上人民币汇率上调,当场就乐翻了。
那么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呢?这事要说明白的话就得从头说起,没有纸币的时候好办,金币就是金子铸的,银币就是银子铸的,你的钱含多少金银,我的钱含多少金银,就有一个基础汇率了。纸币出现的初期也好办,那时候是有金本位制度的。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为本位货币。两个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的货币单位可以根据它们各自的含金量多少来确定他们之间的比价,即汇率。如在实行金币本位制度时,英国规定1英镑的重量为123.27447格令,成色为22开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纯金;美国规定1美元的重量为25.8格令,成色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纯金。根据两种货币的含金量对比,1英镑=4.8665美元,汇率就以此为基础上下波动。
在纸币制度发展中,各国发行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代表,并且参照过去的做法,以法令规定纸币的含金量,称为金平价,金平价的对比是两国汇率的决定基础。但是金本位制度已经废除,纸币不能兑换成黄金,因此,纸币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虚设。所以在实行官方汇率的国家,由国家货币当局(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外汇管理当局)规定汇率,一切外汇交易都必须按照这一汇率进行。在实行市场汇率的国家,汇率随外汇市场上货币的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这个变化要怎么变化,自然有一系列的方法。
巨无霸指数就来自于决定汇率的一种理论,叫做购买力平价理论。这一理论的着眼点并非在两种货币的价值上,而是购买力的差距上。人们所以愿意买进外币,是由于这种货币在该国对商品和劳务拥有购买力。而本国货币则对本国的商品和劳务具有购买力。因此,两国货币的汇率取决于两种货币在这两国的购买力之比。当两种货币都发生通货膨胀时,名义汇率将等于原先的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虽然可能出现背离这个新的名义汇率的情况,但汇率的变动趋势始终是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因此,必须把用上述方式计算出来的汇率,看做是两种货币之间新的平价。这一平价即购买力平价。汇率的变化也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的变化而决定的,即汇率的涨落是货币购买力变化的结果。
这就是为什么巨无霸汉堡包的价格也能作为经济指数的原因了。不仅如此,在2004年1月,《经济学人》推出了中杯鲜奶咖啡指数。计算原理与巨无霸指数一样,但巨无霸随着星巴克连锁店的全球扩展,被一杯星巴克咖啡取代。在1997年,该报也出版了一份“可口可乐地图”,用每个国家的人均可乐饮用量,比较国与国间的财富;该图显示可乐饮用量越多,国家就越富有。
但是,用汉堡包测量购买力平价是有其限制的。比方说,当地税收、商业竞争力及汉堡包材料的进口税可能无法代表该国的整体经济状况。在许多国家,像在麦当劳这样的国际快餐店进餐要比在当地餐馆进餐贵,星巴克在美国是面向大众的普通咖啡馆,而在中国则是面对高消费人群的,经营战略就完全不同,这样的差距使得这类指数完全不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