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经历过三个剥削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所谓剥削阶级,就是依靠占有生产资料,无偿占有别人的劳动果实,不劳而获的集团。 不论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人对人的剥削虽然方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剥削阶级占有劳动人民的剩余劳动,也就是劳动人民过多地付出了劳动,是他们养活了剥削阶级。
对剩余劳动的剥夺并不是资本主义的发明,只要社会分成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阶级社会,剥削阶级总是要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的。
从榨取剩余劳动这一点来看,剥削阶级社会的性质是一样的。 但对剩余价值的追求程度上,资本主义剥削是无人能及的。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商品生产还不发达,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优势,奴隶主和封建主对奴隶和农民剩余劳动的剥夺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消费; 奴隶主和封建主驱使奴隶和农民进行生产的目的是取得使用价值。 因此,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奴隶主和封建主对剩余劳动的追求有一定的限度。
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对于剩余劳动的追求是没有限制的。 资本主义社会是商品生产发展的最高阶段,资本家对剩余劳动的追求是他们的唯一目的。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表现出无限的贪欲性,是由资本主义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资本家把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劳动变成货币,然后用这些货币再去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重新变成资本,生产新的、更多的剩余价值。 从来没有一个资本家因为赚了一次剩余价值就心满意足了,在他们心里,剩余价值总是多多益善,永无止境。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贪欲,正表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区别于以往任何一种剥削形式的重要特点。
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贪欲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资本家的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是以能否带来剩余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多少为转移的。只要这种生产能够带来剩余价值,资本家就会一拥而上;如果这种生产能够带来极大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就会不管这种生产对社会是有利还是有害,会不顾一切法律去冒险,甚至赴汤蹈火都在所不辞。
例如,军火工厂的资本家明知武器能杀人,但为了发财,还是会大量生产卖给别人,他从来不管卖出去的武器会杀人。
物质生产是这样,精神生产也是这样。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好多电影、报纸杂志、 书籍充满了淫秽的内容,以此吸引读者,扩大销路。至于这些东西会给社会和下一代带来什么,他们根本不去考虑。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切方面和过程。
在了解剩余价值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了解资本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