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作为金融产品的价格,受到很多因素的决定和影响,制定和调整利率水平必须考虑社会平均利润率、资金供求状况、物价水平、财政政策、国际收支等因素。
1.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率的基本因素
马克思揭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利息的这种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它的量的规定性,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由于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利润本身就成为利息的最高界限,而平均利润率也构成利息率的最高界限。通常,利息率不会与平均利润率相等,更不会超过平均利润率。
只有在某些极特殊的情况下,利息率才会等于或超过平均利润率。例如,当出现债务危机时,企业往往为维持其存在而不惜承受高利率而四处求贷,此时,企业所承受的利率水平可能超过平均利润率。至于利息率的最低界限,从理论上讲,是难以确定的,它取决于职能资本家与借贷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但不管怎样总不会等于零,否则借贷资本家就不会把资本贷出。因此,利息率的变化范围在平均利润率与零之间。
2.资金的供求状况
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借贷资本是一种特殊商品,利率是借贷资本价格,受借贷资本供求状况决定。借贷资本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同普通商品一样要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其价格也一样要受供求状况的影响。当借贷资本供不应求时,利率会提高;反之,当借贷资本供大于求时,利率则会下跌,借者可以支付较少的利息,获得更多的利润。所以,资金供求状况是影响利率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某一时刻利率的高低。
3.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是制定利率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物价上涨,货币就会贬值。如果存款的名义利率低于物价上涨的幅度,就意味着客户存款的购买力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小了,银行很难吸收到存款。如果贷款的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就意味着银行贷款的实际收益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银行就不会发放贷款。所以,当物价上涨时,应适当提高名义利率,使实际利率水平不至于太低,更不能为负数。
4.政策性因素
在影响利率的宏观政策中,尤以财政政策的影响较明显:财政政策对利率的影响主要是财政收支的变动。从支出方向看,当政府财政支出增加时,通常会影响借贷资金的需求,同时会引起投资需求增加和收入增加,结果会引起利率上升。从收入方面看,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增加政府收入,就会直接降低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减少他们的储蓄和投资,引起国民收入下降,货币需求会相应减少,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利率水平会下降。
5.国际收支状况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对该国的利率水平也有很大的影响。当一国国际收支平衡时,一般不会变动利率。但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大量逆差时,为了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就需要利用资本项目大量引进外资,这时,货币当局往往会提高利率水平,以吸引外资流入;反之,当一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量顺差时,为了控制顺差的进一步增加,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货币当局往往会降低利率水平,以减少资本项目的外资流入或增加资本流出。
6.国际经济的环境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国际间资金的流动,通过改变我国的资金供给量影响我国的利率水平;
②我国的利率水平还要受国际间商品竞争的影响;
③我国的利率水平,还受国家的外汇储备量的多少和利用外资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