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的人对我痴心不悔,我却为我爱的人甘心一生伤悲;爱我的人为我付出一切,我却为我爱的人流泪狂乱心碎。”一曲《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唱出了无数男女在爱情面前的矛盾与纠结。
“找个爱我的人还是我爱的人?”这个话题一直让诸多男女陷入困惑,对此的讨论始终没有标准的答案。对这个话题,世纪佳缘网站曾经专门做过一次大调查。
经过世纪佳缘一周调查,结果显示,正方“找爱我的人结婚”以将近多出一倍的支持率,远胜反方“找我爱的人结婚”。
坚持找爱我的人结婚的网友占了投票人数的近三分之二 ,此类人群大多认为,找到一个自己爱的人很容易,但他如果不爱我,那么自己就会太累,如果是这样的话,还不如找一个爱我的人结婚。再者,天长日久了,没准自己还能会爱上对方呢。
虽然选择我爱的人结婚占少数,但他们的理由基本一致且坚定。他们坚定相信真爱,如果真是找不到真爱,那就宁愿孤独一生。同时,这些人也觉得,能够为心爱的人付出,本身也是一种幸福。如果对方感受到了的话,也会爱上自己的,即使是不会爱上自己,自己也会为心爱的人付出也是心甘情愿的幸福。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取得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而支付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
对于婚姻与爱情,有人说,谈恋爱就要找一个自己爱的人,结婚就要找一个爱自己的人,这样才会幸福。这种说法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找一个爱自己的人结婚真的就一定会幸福吗?
在做生意时,讨价还价是为了把对方的剩余压到最低,从而使自己的剩余最大化。爱情也一样,虽然爱情不能用交易来形容,但在爱情中也确有包含类似的消费者剩余——恋爱者剩余。
在爱情中,相爱双方是在不断的转换着角色:有时你是生产者,对方是消费者;有时对方是生产者,你是消费者。当你为爱情付出时,是不该保留生产者剩余的,因为这本身是一个双向动态过程。如果你的付出打了折扣,那么你损失了付出的幸福,对方损失了得到的幸福。这是一种双重损失。当角色转换后,对方可能会有所怀疑,不愿再全心全意的付出了,从而双方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爱情中付出总是对的。通常,付出真心,就能收获真爱,所以两个人不必也不该计算得失。
爱情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一个精明的生意人,未必在感情上同样取得成功。一段历经50年仍保持相爱的金婚,并不比一家50年的常青树企业更容易经营。
当爱情经历时间,会逐渐趋于平淡。人们常说,经营爱情需要不断制造浪漫和惊喜。实际上就是制造一种消费者剩余的互动。当两个人的生活越来越规则化,初恋时那种剩余的互动就渐渐消失了。如果爱情由此演变成亲情,会有一点温馨,但也有一点遗憾。爱情的生命力,也许就在于两个人之间的消费者剩余交换的频度与深度。所以经营爱情,就要从经营剩余出发。
边际利润是反映增加产品的销售量能为企业增加的收益。销售单价扣除边际成本即为边际利润,边际利润是指增加单位产量所增加的利润。企业的经营收益减去会计成本,所得到的就是会计利润。按照我国的财会制度,有销售利润、利润总额及税后利润等概念。销售利润是销售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和各种流转税及附加费后的余额;利润总额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盈亏的总额;税后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扣除应交所得税后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