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十届联合国首脑峰会期间,世界银行公布了一份长达190页的报告,分别公布了世界上最穷和最富的10个国家。在公布的10个最贫穷的国家中,埃塞俄比亚位居首位。
调查显示,埃塞俄比亚的人均财富仅为1965美元,与报告中显示的,人均财富达到648241美元的,排在世界最富有国家第一位的瑞士,相差将近330倍。
在这项报告中,除了两个排名,我们还可看出一个令人十分震惊的现象:世界上最穷的10个国家,除尼泊尔外,几乎全在非洲,而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几乎全在欧洲。
我们都知道,在国际社会中,根据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各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习惯上把多在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称为“南方”,而把多在北半球的发达国家称为“北方”。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新的世界格局形成以来,根据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越来越大的差距,人们对“南北差距”问题的关注度与日俱增。
两极分化,原指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不断从小商品生产者中产生少数脱离劳动的资本家和大量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这样两个极端的趋势。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南北差距”的不断加大,发达国家不断利用垄断的地位来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如同一把张开的剪刀,在压低发展中国家所生产的初级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生产的工业制成品的世界市场价格。发达国家用这种交易手段赢得了高额利润。在不断的打压和剪刀差的作用下,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发展中国家日渐落后,“两极分化”由此形成。
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以输出原料、劳务和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为主,而发达国家则凭借自身在经济中的统治地位,以输出制成品,进口原料、劳务及初级产品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原料、劳务和初级产品的价格低于价值,工业制成品的价格高于价值,于是,国际价格的剪刀差便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50—60年代,发展中国家每年在剪刀差的扩大中所受的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
为了扭转经济中这一不平等的交易,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中国家要求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取得平等地位的呼声越来越高,南北关系中经济合作逐渐成为南北对话的重要内容。
1974年,联合国召开特别会议,第一次正式将南北关系问题提到国际议事日程,并通过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对话的范围深入到原料、贸易、发展、技术转让、国际货币金融等各个领域。一路风风雨雨走过,1981年10月22日,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重新肯定了联合国主持下全球谈判的可能性和迫切性。但由于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南北双方观点相距甚远,南北对话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状态。
1993年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就南北关系提出了四项原则。
尽管在追求平等的国际经济地位中,发展中国家还有许多实际的问题要面对,但相信,在发展中国家的携手努力下,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将打破“两极分化”的不良局面。
南南合作,即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由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分布在南半球或北半球的南部,因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是促进发展的国际多边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谋求进步的重要渠道,也是确保发展中国家有效融入和参与世界经济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