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后新生闲境重重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吴蕴初立即让夫人率领在川的港厂原班人马赶回香港, 接收并恢复那里的生产,自己则率领大队人马回到上海,收回“天原"、“天利"二厂,并接收了一个日本人的小型氯碱厂,作为日本人对他的赔偿。
吴蕴初夫人到达香港天厨分厂以后,立即对机器设备进行修理,幸亏破坏不大,不久就恢复生产了,当时东南亚地区急需味精,吴蕴初夫人就广接订单,预收大量贷款,解决了复工的资金问题。
这时吴蕴初把事业的重心放在上海,内地的工厂只求维持现状, 上海菜市路的那座旧楼房,吴氏认为是他事业的“发祥之地”,把它作为“天”字号系统的总办公室。
到1946年,天原厂和天厨厂相继恢复生产,他同时还积极联系,向国外订购新型的化工设备,准备重建一个大型的氯碱工厂,为“天利"复厂创造条件。
吴蕴初满以为抗战胜利以后,民族工业会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机,但是,美货泛滥、苛捐杂税和恶性的通货膨胀弄得民不聊生,随后发生了全面的内战,更使企业处境艰难。
淮海战役后,他参加了和谈代表团,蒋介石想让他当经济部部长,许多朋友都劝他不要去,吴蕴初最终没有就任。
后来,吴蕴初在美国听到上海解放的消息,打长途电话询问国内的情况。
当他得知上海的三个工厂一切正常时,感到颇为庆幸,他一心牵挂着自己为之苦苦奋斗的事业,但是否回来,他还在踌躇不决。 最后决定先回香港,了解一下国内的情况后再说。
在香港,吴蕴初遇见了钱昌照的夫人,便请钱夫人转告钱昌照:“如果共产党要我的话,只要钱说句话就回来,否则将向美国一走了之。 ”钱昌照接信后立即回信邀他回国。
1950年10月,吴蕴初回到了北京。 钱昌照马上陪他去见周恩来总理,“味精大王回来了,欢迎! 欢迎!"总理一见面就含笑地说,还设宴隆重地款待了他,希望吴蕴初能为祖国的化工事业继续努力。
当时吴蕴初与刘鸿生一起到东北参观沈阳的“味之素"工厂,当看到当时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热火朝天的工作干劲时,吴蕴初受到很大的鼓舞。
他觉得自己报效祖国的大好时机来了。11月,吴蕴初怀着愉快的心情回到上海,厂里职工特地开大会欢迎老厂长回来,热烈地庆祝他踏上了建设新中国的征程。
不久,吴蕴初被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等职。
1953年10月,吴蕴初因糖尿病复发,危及心脏, 不幸去世,时年63岁。他临终之前将儿子叫到身边,微笑着说: “你们今后总得要按照国家指引的道路走下去。 ”这是吴氏仅有的一句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