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当户对的婚姻:理性选择

2019-12-2521:04:34门当户对的婚姻:理性选择已关闭评论

李华和王明在大学时是一对恋人。生性开朗的李华从小就生活在城市里,家庭条件优越。性格内向的王明家在农村,其家庭生活非常穷苦,家里还有弟弟妹妹。

大学毕业后,李华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义无反顾的嫁给了王明。刚结婚的时候,他们确实过了一段十分幸福的日子。但时间久了,每天和柴米油盐打交道,夫妻两人的矛盾渐渐多了起来。

迥然不同的生活习惯、爱好以及观念让他们几乎没有共同语言,严重的时候,他们甚至连如何招待客人、买什么价位的衣服、吃什么样的菜都无法达成一致。或许是从前两人的生活水平、家庭境遇差距太大了,他们的眼界和观念差别也很大。一味的计较导致他们争吵不断,感情也在这种争吵中被消磨殆尽。

后来的日子他们过得一天比一天伤心,最后,他们几年的感情终没有敌过现实的考验,无奈之下,他们选择了分手。

让李华怎么也想不明白的是,两个彼此相爱的人,为什么在现实中成为了平行线?

在前面的故事中,由于李华和王明在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差距,造成了他们彼此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落得个劳燕分飞的结局。其实,这就是因为门不当户不对造成的。

正因如此,人们在寻找对象时,总会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择偶标准。比如身高、容貌、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则每个人在寻找对象时,都要根据自己的要求,做出理性选择。

理性选择,像行为主义一样,从个体出发来观察和分析政治现象,但并不采取归纳的方法,而是先假定一个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体,然后在各种情境下计算和演绎,按照功利最大化原则行动的个体可能会采取的行动,以最小的牺牲满足自己的最大需要,理性选择往往通过交易实现。不要以为理性选择很简单,实际上这是一种很复杂的逻辑认可。

理性选择一般是客观公正的。理性选择理论起源自公共选择理论。包括了詹姆斯·布坎南的公共选择模型,安东尼·唐斯的官僚经济学,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和赖克的政治联盟理论。其后逐渐发展出联盟理论、交易理论、博弈理论、投票分析和各层决策等理论形态。理性选择属于宏观经济学概念。

著名经济学家贝克尔在《论婚姻》一书中说,婚姻是一次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实际上,贝克尔是用最理性的说法表达出了人们不愿接受或不愿承认的现实。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婚姻就是两个自由自在的男女,组成了一个家庭责任有限公司。如果双方有相近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且受教育程度相当,在这种“门当户对”下,就为彼此的共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婚姻中的不确定因素。相反,如果双方在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在一起共同生活,难免会因为不习惯而出现危机。

在离婚率越来越高的当今社会,导致离婚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经济问题。有经济学家说,经济决定一切。比如,婚姻中的双方,一方因为没钱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那么势必会背上沉重的压力,在拼命赚钱的同时忽视家庭。

此外,在选择结婚对象时,心理上的“门当户对”一样非常重要。两个人在一起,如果能够在心理上相互协调到最佳状态,那么,有共同语言的他们的婚姻必然会很幸福。

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的消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理性消费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知觉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当物质还不充裕时的理性消费者心理追求的商品是价廉物美经久耐用。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