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教父邵逸夫:百年传奇打造东方好莱坞

2019-12-2318:05:10娱乐教父邵逸夫:百年传奇打造东方好莱坞已关闭评论

7.“爱才、容才”的用人之道

◎爱才

电影公司想发展,人才必不可少。“邵氏兄弟”公司刚一成立,邵逸夫便抓紧时间网罗人才。从演员、导演到公司的管理人才,他都亲自出马去请。

以当时的情况而言,邵氏在香港的实力与声望,远不及新马影业大亨陆运涛手创的“电懋”。当时“电懋”财雄势大,明星与导演阵容强大。单论明星,“电懋”就有林黛、尤敏、林翠、葛兰、叶枫、李湄、丁皓、王莱、苏凤。小生则有张扬、雷震、陈厚、乔宏、田青等。“电懋”的导演阵容则有岳枫、陶秦、唐煌、易文、王天林等。更有高级职员宋淇、秦亦孚,更有张爱玲编剧助阵。在钟启文的领导下,成就蒸蒸日上。邵氏想与这样的对手硬碰硬后果可想而知。

在这样一个局势下,邵逸夫亲自出马,挖来电懋的台柱子林黛后,又找来张彻、刘家良、李翰祥、桂治洪、楚原、陶秦、岳枫、程刚等人。有了这批优秀人才,邵氏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作品大都十分卖座,由此邵氏电影在香港闯开了一片天地。

邵逸夫能用才,更有“容才”之道。他自己每天9点一定准时到达片场,公司经理、制片经理、导演只要工作表现良好,迟到他都可以容忍。试片、开会他总是先到,工作人员迟到他也从不追究。

宽松的氛围,让这些优秀人才把自己的才华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才有了邵氏公司优秀作品的涌现。

◎人才是能赚钱的

说到邵氏电影的辉煌,有两个人不得不提一个是李翰祥,一个是张彻。他们能够在邵氏公司大放异彩,离不开邵逸夫的赏识与栽培。

李翰祥也算得上是老邵氏人了。早年,他在香港创业10年,但是一直时运不济,默默无闻。邵逸夫接管邵氏后,独具慧眼,决定让他主导《貂蝉》。结果,他一炮走红,不仅成了邵氏头牌导演,而且一夜之间成了香港影坛灸手可热的红人,彻底改变了命运。

《貂蝉》的成功给邵逸夫一个很大的启发,拍“美人电影”系列成了邵氏以后几年的重头戏。1959年,李翰祥执导了大型古装片《江山美人》,仍是由林黛主演。该片不仅再一次创下票房新高,而且在第六届亚洲影展上获得“最佳影片奖”。

此后,李翰祥在邵逸夫的支持下,又接二连三地开拍了《杨贵妃》、《王昭君》、《武则天》、《倾国倾城》等多部“美人电影”让邵氏的摄影棚里一天到晚花团锦簇万紫千红一派古色古香。

在 1958年至1962年的五年中,“邵氏”在亚洲影展中共获各类荣誉奖46项,这不得不令世界影坛震撼。当时香港电影界流传一句话:“邵氏出品,必有佳作”。这句不是夸张的言辞,而是实实在在的能力。

另一个为邵氏打天下的是导演张彻,他为邵氏开创新武侠片时代立下了汗马功劳。早在1966年,邵逸夫就尝试拍摄新武侠片《大醉侠》,虽口碑不错但票房不是很理想。邵逸夫没有灰心,1967年又请来导演张彻对他以礼相待。

果然,张彻果然不负众望,由他执导的《独臂刀》异军突起,轰动了整个香港。上映一周,《独臂刀》的票房就突破100万元,刷新了香港电影史的票房纪录。这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一个神话。

之后,张彻又一鼓作气,在1967年到1974年的7年当中,为邵氏拍摄了一连串卖座武侠片。最让邵逸夫高兴的是,张彻不仅为邵氏创造了巨额的票房价值,而且为邵氏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武打明星和出色的工作人员。

今天,在华语武侠电影世界里,无论是徐克,还是刘伟强,谈到对武侠影片的看法,都无法回避张彻当年的创造性开拓业绩。邵逸夫能够培养出这样有才华的导演,是因为他始终把人才看做赚钱的机器,必须激活他们才行。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