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就是要爆冷门
李兆基在香港回归前夕,不像许多富人有“回归恐惧症”,把大量资产转移到国外。在审时度势之后,他坚信香港仍将是房地产的黄金市场,于是毅然、决然地把80%的投资放在香港。
他引用邓小平理论,确立了“二个而向”,即“而向香港广大工薪阶层,而向中小类型项日住宅,而向成本低廉,但回报丰厚的项日”。他的观点在当时曾经不被许多企业精英所理解,因为那时高科技、网络、信官、等时髦产业己渐成气候,许多人看不起这种酷似原始积累的做法,寻求的是一夜暴富。
李兆基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做法,“别人都做的是热门,别人不做的是冷门,我就是要爆冷门。无论什么事,都要有人来做”。
那时,香港政府刚通过一项新政策,推行新贷款政策,资助公房居民5万元购买私人住房。虽然数额很小,在楼价高攀的情况下起不到作用。李兆基仔细分析后,认为这是一个信号,说明政府的政策正在由工业、政府需要向普通居民的住宅需要倾斜,囚此他投入巨资建造大量以中小型楼字为重点的住宅楼,他说,要做好储备,并幽默地解释,所谓储备就是“储着备用”。
此后的房地产市场证明了他的决断。不到两年,香港的私人住房由于需求旺盛,房价猛攀新高,李兆基前期的储备投入得到了巨额回报。李兆基还命手下人到处搜索旧楼改建,特别是升值无限的香港心脏地带的旧房,他通过香港及海外经纪人,以重金四处“猎头”,物色旧楼,诚意收购,为李氏恒基公司的日后大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元化努力
从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恒基公司就一直把房地产业作为自己的发展主业,对其他业务很少涉及,业务比较专一,这曾经是恒基的最大优点。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发展到知识、信息、网络社会的今天,这无疑就变成了最大缺陷,业务不是专一,而是比较“单一”了。
因为这种留“自留地”的做法,不仅使恒基公司“画地为牢”,丧失了去其他行业赚取超额利润的机会,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从事房地产业的风险。原因在于,与过去比较起来,发展房地产的环境己完全改变了,同时通过几十年的发展,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己基本处于饱和状态。
李兆基注意到了这一点。但是,怎么实现转型,实现由古老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呢?这位70余岁的老人一直在思考着、观察着、准备着。此时的他,就像一头随时准备出击猎物的豹子,在时刻寻找着机会。
机会来了,年轻新锐李泽楷的电盈科技一直在1元左右徘徊,正处于股市低迷时期,于是李兆基果断出击,以合理价格收购原英国大股东所配售的电讯盈科股份。
这是惊险一跳,这是风凰涅樊,因为恒基公司不仅利用李泽楷对高科技业务的熟悉,间接地实现恒基集团迈向高科技产业的尝试,而且为众多的房地产商转型作出了榜样,为“房坛”吹来了一股清风,同时恒基公司学会了两条腿走路,无疑这是最重要的。
正像李兆基过去做过的所有决策一样,人们对此举充满了疑虑和担心,但正如恒基过去走过的路一样,未来必将会证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