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霸权:巴鲁克、洛克菲勒等大企业支持墨索里尼模式

2019-12-2215:15:28美国金融霸权:巴鲁克、洛克菲勒等大企业支持墨索里尼模式已关闭评论

那个时候洛克菲勒在华尔街的利益集团、伯纳德 ·巴鲁克和大企业的上层圈子下定一个决心, 要重组美国的经济,使它按照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意大利的中央集权的社团主义模式发展。 1931年, 巴鲁克和他的密友伯纳德·斯沃普(通用电气公司和国民城市银行董事)力主胡佛总统实行一项“稳定工业” 的紧急计划,那个计划的真实目的是要使大企业摆脱《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的限制,为大型的公司合并打开大门。

在萧条期间的股票价格很低,手中有钱的人(如洛克菲勒集团)吞并接管企业是很容易并且很廉价的。

斯沃普计划和巴鲁克的想法被胡佛否决了。 胡佛是从思想意识上反对国家干预的。 当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将于1932年反对胡佛的形势变得清晰时,巴鲁克和他的华尔街朋友迅速地转换方向,用无数的金钱来铺路,试图打进罗斯福的内部圈子。 与媒体精心策划的宣传相反,罗斯福不是它们描绘的“要把放债人从庙宇里赶出去的那个小个子英雄” ,他是东海岸富裕家庭的子弟、特迪·罗斯福的远亲, 他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是华尔街的人, 特别是巴鲁克和洛克菲勒等集团的人。

罗斯福的劳工部部长弗朗西斯 珀金斯有这样的叙述:

在1933年总统就职典礼后的首次内阁会议上,罗斯福的顾问和金融专家伯纳德·巴鲁克以及他的朋友休·约翰逊将军(后来负责国家复兴管理局)来了。他们拿出意大利法西斯理论家詹蒂莱写的书送给每一个人,我们都十分认真地读了那本书。

同样的一个国家控制下的工业改组计划,巴鲁克和斯沃普在1931年没有能够让胡佛接受,但是罗斯福却接受了。

1933年5月,罗斯福在他就职几个星期之后,向国会提议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NRA)。在萧条的危机当中,这个提案只经过最低限度的辩论就通过了。 它的第一任负责人是休 约翰逊,伯纳德 ·巴鲁克的同事和顾问、准将,曾在伍德罗·威尔逊的战争工业委员会里与巴鲁克一起共事。 巴鲁克和约翰逊的这个国家复兴管理局的观念, 主要来源于国家在战时对工业的紧急动员,他们两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都参与过执行。 大企业和华尔街从那时到现在始终沉醉于再次手握这种经济大权的梦想中。

大萧条将会成为他们的机会。 约翰逊将是他们的人。 在美国政府中,公开认为墨索里尼的意大利法西斯“社团主义”将来也是美国模式的人,就有约翰逊。

约翰逊的国家复兴管理局组织了数千企业,它的行动所依据的规章是由同业公会和行业组织起草的,经国家复兴管理局批准加入其中的公司,可以合法使用国家复兴管理局的标志“蓝鹰”。

指导国家复兴管理局政策的是三个工业巨头组成的“三驾马车” ,都是权力无边的人物: 沃尔特 ·蒂格尔,洛克菲勒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总裁; 杰拉德·斯沃普, 就是前面提到的斯沃普计划的作者,也是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路易斯 ·柯尔斯坦,波士顿法立尼父子百货公司副董事长。

通过蒂格尔对约翰逊的国家复兴管理局的影响力,洛克菲勒集团现在可以重新把那33家独立的石油公司组合在一起了,它们是最高法院在1911年根据《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下令解散洛氏石油公司后形成的。 曲这只不过是罗斯福总统任职期间,洛克菲勒集团在巩固了自己对美国内外政策的决策地位之后,在经济衰退期间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中的一个而已。

1930年, 大部分银行都在艰难挣扎, 以图生存,洛克菲勒的大通国家银行却兴旺发达。 在这段时间里,该银行的负责人是参议员纳尔逊 ·奥尔德里奇的儿子温思罗普 奥尔德里奇;其父正是起草了1910年哲基尔岛成立美联储的秘密提案的那个人。 与约翰 ·D.洛克菲勒的儿子(温斯罗普·洛克菲勒)同名的这个温斯罗普 ·奥尔德里奇,他的妹妹艾比嫁的正是小约翰 ·D.洛克菲勒。

大通银行在1930年金融危机最初几个月的最大的并购行动,是对纽约公平信托公司的并购,小约翰·D.洛克菲勒是这家公司最大的股东。 这一并购使洛克菲勒的大通银行成为美国乃至世界

的最大银行。由于大萧条时期摩根家族的衰落,洛克菲勒集团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个制高点。 它们除了控制纽约大通银行和纽约第一城市银行以外,还控制了美国最主要的几个大石油公司,如纽约标准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田)、 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埃索/埃克森)、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雪佛龙)和得克萨斯石油公司德士古。

洛克菲勒集团对大化工行业和国防工业产业形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势, 控制范围包括联合化学公司、安纳康达铜矿公司、杜邦公司、孟山都化学公司、奥林麦吉森公司、壳牌公司、海湾石油公司、联合石油公司、陶氏化学公司、塞拉尼斯公司、合成纤维公司、匹兹堡平板玻璃公司、城市服务公司、斯托弗化学公司、大陆石油公司、联合碳化物公司、美国氰胺公司、美国汽车公司、本迪克斯电气公司,还有克莱斯勒。

洛克菲勒开始购买通用汽车和摩根早年创建的通用电器的大量股票,也购买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当时还是一家新公司)的股票。

到20世纪30年代末期, 洛克菲勒集团手中的工业资本和那些银行,已经稳稳当当地做好了发战争财的准备。 它们用不着等待很长的时间了。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