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霸权:完全无管制的货币创造秘密

2019-12-2215:44:13美国金融霸权:完全无管制的货币创造秘密已关闭评论

1999 年废除《格拉斯ー斯蒂格尔法》之后,美国的信贷市场发生了可怕的变化一一它在不久后将变成世界上最无法想象的、 无管制的私人货币创造机器。

新金融建立在由玩家组成的一个非正式的卡特尔之上,这是一个混乱而又相互勾结的体系,所有的成员都熟知行动方案,而这个方案的脚本是格林斯潘和他在摩根、 花旗、 高盛以及纽约其他顶级金融机构里的朋友们编撰的。 证券化的目的就是要确保一个“新的”美国世纪,保证它继续掌握金融支配权,这是证券化的首创者在新千年前夕想得非常明白的事情。

除了格林斯潘的美联储以外,美国政府的行政、 立法和司法部门直到最高法院,所有这些机构之间无耻的共谋,为金融革命提供了所需要的关键性支持。另外,为了把这场游戏玩得天衣无缝,还需要世界上的两个最大的信用评级机构积极参与。 这两个机构是穆迪和标准普尔。

如果要取消经过百年之久的不懈努力才建立起来的各种监督、 控制规则和透明度, 容忍那种图谋一步一步得逞,还需要一个会反复拒绝规范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这样的合理要求的国会和政府,需要一个对银行想拥有或向对冲基金提供资金的图谋麻木不仁的国会和政府。 这种图谋还要求政府授权的大型评级机构把AAA级信用评级授予一小撮无人监管的保险公司-所谓的单一险种保险公司,它们的总部都设在纽约。

单一险种保险公司是新金融的另一个基本的组成部分。

在所有这些机构的证券化大膨胀的背后,其相互关联是如此紧密,其默契如此完美,以至于它们完全可以合并成一家美利坚新金融公司,股票可以卖到纳斯达克市场(创新板)上去。

多年来,格林斯潘一直在设计和鼓动资产证券化。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新千年之时,他才动手培育前所未见的房地产泡沫。 格林斯潘在股市崩溃后曾经可怜巴巴地试图否认他所起的核心作用,他说问题不在于把按揭贷款贷给了次级房贷客户,而是在于次级贷款证券化。可是他在2005年4月唱的却是完全是另一出戏。 在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第四次年度社区事务研讨会上的讲话中,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宣布:

创新带来了众多的新产品,如次级抵押贷款和对移民的小额信贷计划。 这些发展代表了市场的反应,市场在历史上一直是我国金融服务行业的推动者。

由于有这些技术进步,贷款人利用了信用评级模型等技术去有效地扩大信贷的消费者群体····以按揭为担保的证券创立了一个全国的甚至国际的按揭贷款市场,更加多样化的、用市场支持的住房按揭抵押贷款产品现已司空见惯。一大批贷款消费的产品如汽车和信用卡贷款也随之实现了证券化。

格林斯潘在2005年发表那篇讲话的时间,差不多正是他后来声称突然意识到证券化正在失控的时候。 2007年9月,危机正如火如荼,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莱斯利 ·斯塔尔问他,为什么不去制止“次级贷款里采用的不合法或很可疑的做法” 时,格林斯潘回答说:

“呃,我直到很晚才知道这些做法有多么严重。到2005年年底或2006年,我才真正认识到这一点····。"

他没有说出来的话是,即使2005取任何行动去制止失控的庞氏欺诈泡沫,这种欺诈正是依靠他的政策才形成的。

早在1998年11月,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对冲基金的崩溃几乎触发全球金融体系的崩溃,事件发生后仅仅几周,格林斯潘就在美国证券行业协会年度会议上说:

最近几年来计算机和远程通信技术的重大进展,允许我们通过金融工程创新来大规模拆分风险。 过去时代的金融工具是普通股和债券, 它们被多种复杂的混合金融产品剥开了,这样一来风险就可以被剥离出去了;但在许多时候,这种(信贷扩张和风险剥离)好像挑战了人类的理解力。

这个讲话是对华尔街发出的一个明确信号:可以大规模推进资产担保证券化了。可是在整个1997-1998年惨痛的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8月俄罗斯年年底他真的“认识到” 了,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去制止失控的庞氏欺诈泡沫,这种欺诈正是依靠他的政策才形成的。

早在1998年11月,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对冲基金的崩溃几乎触发全球金融体系的崩溃,事件发生后仅仅几周,格林斯潘就在美国证券行业协会年度会议上说:

最近几年来计算机和远程通信技术的重大进展,允许我们通过金融工程创新来大规模拆分风险。 过去时代的金融工具是普通股和债券, 它们被多种复杂的混合金融产品剥开了,这样一来风险就可以被剥离出去了;但在许多时候,这种(信贷扩张和风险剥离)好像挑战了人类的理解力。

这个讲话是对华尔街发出的一个明确信号:可以大规模推进资产担保证券化了。可是在整个1997-1998年惨痛的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8月俄罗斯国债违约拖欠引发系统性危机期间,(正如格林斯潘曾经表示过的),会动用美联储的流动性水龙头,在灾难中去救助哪一家银行吗?那些不也是大银行,不也是“太大而不能破产” 的企业吗?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央银行,由世界上最相信自由市场的格林斯潘主持工作;美联储将支持大银行从事大胆的新证券化事业。 当格林斯潘说风险 “好像是挑战了人类的理解力”时,他至少暗示了他隐约地看见这个全新的金融领域里充满了迷惑和混乱。而央行历来追求的是会员银行之间透明的关系、 坚持系统而保守的贷款政策和风险管理措施。

这些也不能全部归罪于格林斯潘。

最重要的一点是,1998年11月格林斯潘向证券业协会中华尔街证券界的朋友们保证过,他将尽一切可能确保在新金融中,资产的证券化仍然让银行进行自我管制。

格林斯潘治下的美联储委托狐狸去看守鸡窝。 对此,他声明:

必须承认,21世纪的金融监管为了达到安全和稳固这个目标, 正在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私营对手之间的互相监视。

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设想,除了对过程进行监管以外, 大多数政府的金融监管还能干什么。 由于全球范围的金融中介的复杂性仍在不断提高,传统的监管审查过程将愈益过时一一至少对更加复杂的银行系统而言是如此。

同样在1999年10月,格林斯潘一再顽固地坚持无法证实的那个疯狂的网络信息技术股市泡沫正是最狂热的时候,他再一次高声赞扬金融衍生品以及

“新的金融工具·重新分配风险的方式使人更容易接受”。 保险业无疑是重新分配风险服务最纯粹的形式。 最近几年创造出来的所有金融新产品一一以金融衍生品为前锋一一把风险进行标准化的分拆并进行精准的重新分配,就这样为经济价值作出了贡献。 当格林斯潘在

1999年10月大谈证券化的时候,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正是美联储的 “私营对手之间的互相监视” 使整个国际银行同业交易系统在2007年8月戛然而止。 由于商业票据的资产担保已经证券化了,而且大多数债券实际上也证券化了,因此对这价值数万亿美元的证券产生的恐慌迅速蔓延开来。 银行和投资者在美国和国际金融体系中大幅度亏本的时候,冲击才刚刚开始。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