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签署的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文件墨迹未干,格林斯潘的美联储就已经全面行动起来,为下一次危机呼风唤雨: 它要吹起一个超过1929年的股市泡沫,那个泡沫也是由美联储蓄意制造出来的。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随后1998年8月俄罗斯的国债违约拖欠,在一个全球资本流动大局中,推动了一次非常有利于美元的深刻变化。 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和大多数新兴市场都遭到美国对冲基金发动的、 协调一致的、有政治预谋的组合拳攻击,一时狼烟四起。 为首的是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朱利安 ·罗伯逊的美洲豹ー老虎基金、摩尔资本管理公司 ,据报道还有约翰·梅里韦瑟的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亚洲金融危机对美元的影响非常显著,非常有利,非常令人怀疑。 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世界顶级央行的组织,总部在巴塞尔)安德鲁 ·克罗克特指出,1996年东亚国家有330亿美元的经常项目赤字,因“1998-1999年投机性游资流入” ,经常项目转为顺差870亿美元;2002 年再扩大为 2000亿美元,实在令人惊叹。 而大部分盈余以亚洲央行购买美国国债形式又回到了美国,实际上是为华盛顿融资,推动美国利率大幅下降,为正在出现的“新经济”-纳斯达克网络信息技术的繁荣火上浇油。
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最危急的时刻,格林斯潘拒绝采取任何行动缓和金融压力,直到亚洲股市崩溃;1998年8月俄罗斯的国债违约拖欠使通货紧缩蔓延开来, 这时候格林斯潘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介入,去救助由于俄罗斯危机而濒于破产的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与此同时,格林斯潘第一次降低联邦基金利率050%,几周后再次降低0.25%。 这个不同寻常的大降息是给刚刚出生的纳斯达克信息网络泡沫斟上的一小杯“威士忌”。
1998年年底,由于美联储连续降低利率和大量增加流动性,以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为首的美国股市变得狂热起来。 仅仅在1999年新经济泡沫最盛时,美国家庭持有的产权股票新增价值就达到惊人的2.8万亿美元,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5%以上,这些都是写在账面上的“价值”。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以前对银行和投行的限制现在都没有了,原来不允许投行推销自己投入市场的股票,现在没人管了。 华尔街的股票经纪人在欺诈性的互联网和世通、 安然之类的公司股票交易中赚的酬金,都是以千万美元计数的。 “兴旺的20年代”再现-这一次还带着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涡轮推进器。
2000年3月,在网络股市狂热的顶点,格林斯潘在波士顿的一个大学研讨会上发表过一次讲话。 他对新经济发表的夸夸其谈式的看法, 只是重复他对信息技术革命、对技术化的金融市场的赞美。 这一次他走得比较远,超越了他以往对信息技术(IT)股票泡沫的“财富效应” 的歌颂; 他一直都在说是家庭开支在强劲地支撑美国经济的增长。格林斯潘说:
几年以来越来越清楚的是,本次经济周期和“二战”后构成美国特色的其他经济周期之间,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不同之处: 它不仅创造了经济扩张持续时间最长的纪录,还使经济增长比预期更加强劲。
他下面的话越来越有诗意:
我今天讲的一切,都是关于这个伟大的业绩-一毫无疑问,信息技术革命是它的源泉·····当历史学家在20年后回顾20世纪90年代这最后几年时,我猜想他们会下结论说,我们今天是在见证美国经济史上最关键的时期·····这些创新体现为最近潮水般涌现的无数创业公司,它们以各种方式利用了互联网,其中许多将要为我国的生产和流通制度带来革命性改变, 并且将要成为主导力量。
资本市场的参与者, 虽然面对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化还不太适应,但是它们正在尽力理解并对这些公司进行恰当的评价。
这些新兴公司的股票价格正在发生异常的波动,对这些股票的极高估价,却是在预示今后几十年难以预料的技术和商业模式。
然后这位大师切入正题,即通过技术和互联网把风险扩散开的那种力量,这是他对初生的证券化现象的预言:
信息技术的影响在经济的金融部门已经被敏锐地感受到了。 最重大的创新,也许就是开发出了重新分配风险的金融工具,让最有意愿并且最有能力的那些人去承担风险。 在已经推出的多种金融新产品中,最值得注意的正是金融衍生品,它通过分拆和精准地转移风险为经济创造出价值。 虽然这些工具不能降低真实资产中的固有风险,但是它们可以通过某种方式重新分配风险,诱使更多投资进入实物资产投资领域, 这样就可以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和更高的生活水平。信息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使得创造、估价以及交换这些复杂的金融产品成为可能......
最值得注意的是,格林斯潘选择的歌颂信息技术股票狂潮的时机。 他心里很清楚,1999年年底他推动的6次加息所产生的影响,迟早要向借钱购买股票的人泼一瓢冷水。
格林斯潘演讲后不到一周,网络泡沫破灭。 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还在5048点,比上一年高出一倍以上。 三天后,3月13日星期一,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降了4%,跌幅引人注目。
随后市场跌入谷底, 失去了50万亿美元以上的账面财富,格林斯潘的加息措施毫不留情地让泡沫破裂了,但他一再声称只有在事后才能确认泡沫的存在。以美元来计算, 1929年的股市崩溃在格林斯潘的网络股票崩溃面前,只不过是九牛一毛。 格林斯潘在3月份的6次加息给网络公司的股票杠杆式投机泼了一盆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