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劳卑之死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 是英国的两艘战舰在闯人珠江内河到达黄埔的过程中,与清军发生了一系列零星的相互炮击。在9月7日强行通过虎门炮台时,爆发了一场历史上被称为 “虎门之战”的战役.11日黄昏, 这两艘战舰抵达黄埔。
就在军舰开往黄埔的途程中,住在广州英国商馆里的律劳卑却病倒了。一来广州炎热而潮湿的天气,让他难以适应; 二来与两广总督的交往并不顺利, 让他心急。 但是, 患了间歇性高烧热病的律劳卑, 并不愿将工作交给第二商务监督德庇时而撒手不管, 事实上他也很少听从这位前东印度公司人士的意见。
9月8日,律劳卑通过马地臣担任主席的广州英国商会,向卢坤递交了一份公函。 在这份盛气凌人的信函里,律劳卑不仅斥责卢坤独断专行, 还就虎门之战指责卢坤,并威胁称两艘战舰将战斗到底, 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将由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负责。
11 日, 也就是律劳卑的两艘战舰抵达黄埔的当天, 卢坤发布文告,同样对律劳卑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斥责;同时就其军舰闯人内河,并开炮打死打伤清朝官兵的恶劣行径进行谴责, 并强调清朝的军队已经作好一切准备。不过, 如果律劳卑及时撤出广州, 前往澳门, 也还来得及。
两艘军舰被卢坤封锁在了珠江, 卢坤的底线已经亮明。 有 病在身的律劳卑没有任何办法,渣甸和马地臣也无计可施。 充当律劳卑医生的安德鲁 · 江斯同劝 他前往澳门, 这样至少对身体的恢复有益。14 日, 律劳卑通告所有在广州的英国商人, 他打算离开广州。
5天后, 律劳卑与行官举行会谈,渣甸、浩官、茂官均有出席。会谈达成的协议是: 律劳卑同意命令战舰撤到伶仃洋,自己则向清朝申请通行证乘坐私船前往澳门。
26 日, 律劳卑与妻子、 女儿在澳门会合。 由于病情加重, 两个星期后, 律劳卑不治而亡。
目睹了整个事件原委的美国商人亨特, 后来在其 《广州“番鬼” 录> 中写道: “律劳卑勋爵阁下不答应以行商来做与总督往来的媒介, 而这却是当时中外关系中唯一可以行得通的方式。 总督不能置未废除的制度于不顾, 也不能与任何外国代表作私人的接触。 如果要这样做, 必须由帝国政府特别授权。因此, 全部的麻烦都是由于女王陛下的代表坚持要求总督做他所不能答应的事而引起的, 这样自然便引出了这场律劳卑战争,或如当地人所称的 “律劳卑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