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消息或者传闻、市场情绪之影响
外汇市场极大的投机性决定了总有一些人试图提前掌握经济数据公布的结果,或者知晓一些内幕消息,许多人为此乐此不疲。然而,对于大多数投机者而言,是不具备这种便利的。此外,也不排除一些大型机构故意放出烟幕弹,故意引发市场波动。诚如一些市场认为的那样,大型金融机构和一些传媒的暧昧之程度,是其他市场参与人士不可想象的。
那么对于市场普通投资者或者投机者而言,又如何应对呢?一般的反应是“买传闻、卖事实”或者“卖传闻、买事实”。我们举例来说明,比如北京时间15点市场突然传闻,将于16点公布的某月英国失业率结果可能大幅高于市场中间预期。失业率高于预期,表明英国经济可能比市场预期的要差,这对于英镑肯定是一个利空。如果此时英镑受到惊吓而下跌,投资者可以顺势做空英镑,这就是“卖传闻”。
16点公布的失业率只能有4种结果:
·好于预期,即失业率低于市场中间预期。这样的结果肯定好于市场传闻。此时投资者应该“买事实”,即将此前空头平仓,再次买入英镑。因为传闻被否认,此前做短线抛售英镑的投机者匆忙回购英镑,而且此前并未入场抛售英镑的投机者此时看到数据好于预期,可能要入场买入英镑,此时英镑的反弹最强。
·与预期一样,这样的结果也是好于市场传闻。同上,也应该“买事实”。即将此前空头平仓,再次买入英镑。因为传闻被否认。此前做短线抛售英镑的投机者匆忙回购英镑,而且此前并未入场抛售英镑的投机者此时看到数据与市场的中间预期一致,但是好于传闻,也可能入场买入英镑,但是此时所能吸引的买家肯定不如失业率结果好于预期所吸引的买家多。
·差于预期,但是好于或者类似于传闻。这样的结果表明此前的传闻是具有一定的可信性的。但是此前极度敏感的市场已抛售英镑,既然此时传闻得到证实,也就没有什么可炒作的。此前的空头可能趁后入场的卖家打压汇价时平仓,从而相应支持了英镑。因此,此时英镑更多地表现为上下振荡。
·差于传闻。这时的英镑可能继续下跌(前一波跌势是传闻引发的),因为,此前已经做空的投机者可能继续持仓甚至加仓,而此前未入场的投机者看到数据如此疲软,只能顺势做空。
以上例子表明,一旦市场流出不利于某一个货币的传闻,就应该短线做空该货币,是为卖传闻(传闻不利于货币时),当真正的结果并不如传闻描述的那样糟糕或者和传闻描述的一样糟糕时,就应该买事实(传闻被否认或者被证实)。如果结果比传闻描述的还要糟糕,此时,可以继续持仓(空头)甚至加仓。相反,当市场流出利于某一个货币的传闻时,应该短线做多该货币,是为买传闻(传闻利于该货币),当真正的结果并不如传闻描述的那样好或者和传闻描述的一样好时,应该卖事实(传闻被否认或者被证实)。如果结果比传闻描述的还要好,此时,可以继续持仓(多头)甚至加仓,但是这种情况较少见。
内幕消息是市场情绪的一种反应。除了传闻可能引发或短或久的市场情绪变化外,就整个金融市场而言,还有风险偏好情绪和风险厌恶情绪等类别,这种情绪所影响的范围一般更大,市场的影响也更大。
风险偏好情绪,是指人们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愿意接受风险的程度。比如一位投资者可能更加愿意投资于风险更大的股票以博取潜在的更大的股票收益,他可能将手中的固定收益债券抛售,买入股票。具体到外汇市场,当市场风险偏好情绪上扬时,投资者可能利用低息货币日元、瑞郎买入高息货币诸如纽元、澳元、英镑等,以期获得较多的利息收益。风险厌恶或者风险规避,是一个人接受一个有不确定的收益的交易时相对于接受另外一个更保险但是也可能具有更低期望收益的交易的不情愿程度。比如一位投资者可能对于收益不确定的股票并不感兴趣,而是更加青睐有固定收益的债券,那么他可能更多地买入债券。外汇市场中,当风险厌恶情绪盛行时,市场买入避险货币比如美元、瑞郎、日元等,抛售高息货币澳元、纽元等。
外汇市场中,风险情绪引发资金流动。因为美国目前仍然是经济最发达、流动性最强的经济体,因此一旦市场风险规避情绪上扬,则市场可能更多地买入美元或者美国债券以期早早寻得避风港。同时,瑞士央行拥有的巨额黄金储备,也保证了瑞郎的避险货币特点。比如战争、流行病等因素引发市场波动时,美元和瑞郎都是市场的宠儿。
日元在风险规避中的强势也非常明显。因为市场上很多投资资金都是拆借低息货币得来的,比如日元、瑞郎,然后购入澳元、纽元等高息货币做套息交易。如果市场风险厌恶情绪上升,投资者认为现在风险很高,将面临亏损的可能,就会纷纷平仓,将澳元、纽元再兑换回日元、瑞郎,以求规避风险。被抛售的货币自然贬值,买入的货币自然升值。
一般市场波动小时,风险偏好情绪会较强;相反,若市场波动较大,则风险厌恶情绪更盛行,因此波动指标可以作为风险情绪的先行指标。这方面的指标包括:瑞银的风险指数,VIX股票指数。后者又叫CBOE波动指数,起源于1993年,目前乃衡量美国股市波动的标杆,该指数通常被与金融风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又被称为投资者恐惧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