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上帝
香港素有打工皇帝的称谓,意指打工族中的高薪者。 由于刘銮雄素好标新立异,故有人创造出“打工上帝”一同,给刘大人冠之。
从公司法的角度,产权人为所有股东,即为老板; 而公司的所有受薪人员都是打工者。 为老板,享受其股份权益;而董事长支取薪金,却是以打工者的名义,即是为众股东打工的。
刘銮雄在全系四公司支取的袍金,一年高达1亿港元, 创下香港之最。故传媒道:“为众股东 辛苦'打工的刘氏,岂止是打工皇帝,简直是打工上帝!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进董事局的,皆刘氏家人及好友。 据1990年6月股东年会爆出的奇闻,1989年度,爱美高当年股东应占盈利0.47亿港元,而董事6人,袍金高达0.46亿港元,仅剩下100万港元打发众股东;华置盈利1.56亿港元,董事6人袍金0.36忆港元; 中娱亏损061亿港元,董事6人仍支袍金0.23亿港元; 保华亏损0.53亿港元,董事4人仍索袍金0.06亿港元。
咄咄怪事,遭致董事局外所有股东的强烈不满,亦遭到证券界的非议。 刘氏家人解释这是董事局开会通过的,所以是合理的。 全港舆论哗然,董事局大人开会为自己定“天文袍金”,竟是合理? 不说是蛮横无理,至少是滑稽可笑。
早在刘氏狙击大酒店之时,一位股评家说: “刘銮雄完全知道自己在机构投资者及私人投资者眼中的形象,他应该乐于改变这一形象。 ”
1987年10月大股灾后,刘氏复出股市,不再狙击上市公司,而只作商业投资与系内控股调整。 故刘銮雄赢得“牧羊人”雅号。 股民颇觉新鲜,如见一家老字号狗肉铺挂出羊头一样惹人瞩目o
很可惜,牧羊人的雅号未能叫开。不久人们发现,刘氏秉性不改,仍在狙击,只不过把狙击的对象从大股东移至小股东。 他为投资物业,频频供股集资;他的私有化计划,总是趁公司市值低于实际资产时进行。 抽水机的绰号,便是由此而来。 粤语中,水即是钱,可见刘氏泵水的势头有多猛, 胃口有多大。除非是炒股老手, 芸芸股民,被吸进刘氏泵头者,没有一个不缩水的(权益摊薄).
刘氏泵水之凶,单1992-1993年问的14个月, 爱美高一间公司就供股集资42亿港元。 故有人说刘氏就像国民党败退内地时的中央银行,日夜开印钞机印金圆券套取金银外币, 刘氏发行的新股票,与金圆券何异哉?
刘氏全系公司,年年““爆丑”,岁岁出新。 小股东万炮齐轰刘氏夫妇及其弟刘銮鸿。 更有甚者, 去两局议员办事处、港督府及联交所呈递请愿书,向证监处投诉,控其剥削小股东。
刘氏高明就高明在这里,尽管众人指责他“心狠手辣” , 他的作为却不算违法。 联交所与证监处多次谴责刘的行径,刘置若罔闻,一意孤行。
终于,刘氏于1993年11月问完成私有化宏图。 刘氏的重组集团股权关系,是真正的拆骨拍筋,任凭众股东吵得天翻地覆,刘氏却能拉一派,打一派,各个击破。 集团最多时拥有5间上市公司(爱美高、华置、中娱、保华、中策),现在减至最初上市的一间,只不过以华置取代母公司爱美高的上市地位。 刘氏集团,成为一间名符其实的地产公司.
刘銮雄持有华置70%以上股权,即使可能摊薄,也足以保证50%以上的股权,可谓铁打江山了。 华置市值200亿港元,刘銮雄脐身香港超级富豪之列,1994年度, 香港准十大财阀榜,刘銮雄几跌之后仍挂末席。
股评家吴小明,在1994年1期的《资本》杂志刊文感叹道:
“刘氏家族10年来努力地进行供股、私有化等重组活动,致使小股东的股价与利益下单一步步地被摊薄,更要忍痛将股票以低于资产净值廉让,眼巴已看着大股东吞噬利润。 故此,10年以来,小股东们也异常 “劳碌',包括就公司私有化、合并、供股以至董事袍金等问题,在股东大会上声嘶力竭地炮轰刘氏家族,或游行请愿, 公然写大字报直斥刘銮雄。 自爱美高上市后至私有化前,这种大小股东的抗衡活动,从未停止过“今天,刘銮雄再不需要以此等手法去汲取 '别人的金钱' ,因为爱美高系10年间在刘氏兄弟的栽培下已茁壮成长,拥有一系列热门物业··.··并且磨刀霍霍,准备北上中国房地业大干一场,由华人置业蜕变为真正的 '华人置地'了.
刘氏夫妇是生意上的最佳拍档。别的不说,就说一年一度的股东年会,5间公司,一年就有5次。 据统计,刘銮雄10年间出席股东年会仅仅3次一一他实在不堪众股东万炮齐轰的愤怒场面。每次年会,都是其爱妻宝咏琴出面,替代刘氏做众股东的出气筒。不要以为股市杀手刘銮雄,是个没有七情六欲的冷血动物。80年代未,刘氏斥资投资拍片,跟艺人女明星打得火热,还爆出与某某女星的绯闻。 宝咏琴不堪刘氏的薄情寡义(他们曾胼手胝足共创基业),毅然提出离婚。 刘宝患难夫妻的缘份到1992年10月走到尽头,按协议,宝咏琴得数亿元赡养费及一套价值两亿的豪华住宅。
就爱美高系的现状及趋势,刘銮雄的狙击生涯大概会成为历史,故笔者试图从证券史的角度浅析刘銮雄现象。职业狙击,不是偶尔发生的,是股市高度成熟的产物-一如纽约、伦敦的股市。 自从70年代初,置地收购牛奶首役,其后股市收购战连绵不断,已出现多起收购不成让股获利、虽败犹胜的实例。 刘銮雄将这些实例发扬光大,玩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他是香港股市职业化狙击始作诵者,正式引进港人十分陌生的“狙击新概念" ,向世人提供新鲜战法。
刘銮雄狙击术,又称之为“华尔街战法”。
狙击的出现,不好以“好”与“坏"进行评判。 我们只能这么说:有刘銮雄,它也会降临。 正如股市早期,第一批入市的全是真正的投资者。但股海的惊涛骇浪不久就摔打出炒股手,人们像今日谴责狙击手一样咒骂炒股手。 现在,人们公认为炒股是很正常的行为,众多入市的投资者,谁不带投机心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要多付出代价的,所以刘銮雄才这么“臭名昭著”
刘銮雄虽“声名狼藉”,但身家却月涨年升,急剧膨胀。 故刘銮雄即使不算商战英雄,至少也是枭雄。 刘氏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暴富途径,赴其后尘者,趋之若骛。 刘氏引起商界人士的心理振荡一一传统的致富聚财法则, 还有用吗?
这或许是刘銮雄现象的历史意义。“香港(什么)都有”,是当今颇为流行的一句口头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