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业难续
杨志云家族长期被香港商界视为酒店业巨子,控有著名的美丽华酒店,酒店旧翼更被地产业视为地王,28亿港元的惊人高价,破当时全球地产单宗交易的最高纪录。
美丽华的创始人不是杨志云。 杨志云是广东中山县人,战后来港发展,在大有金号任职员。 后来金号转让给杨志云等人,更名为景福。 杨氏家族迄今仍经营珠宝金饰,在香港有十余间景福金号,但不再是杨家的主业。
美丽华酒店创办于1949年,为几个西班牙神父创办,只是一间教会小旅店,接待被驱逐出内地的神职人员。后来这些人员先后到各国教区任职,神父旅店便逐步向公众开放,收益作为教会的经费。
1957年,新到任的主教,不满他的下属从事与传教精神相悖的旅店业,下令短期内将旅店出售。 神父便委托教友蔡永禧寻找买家。
蔡永禧原打算找他认识的一名沪籍富商洽谈。 只能说老天注定美丽华非杨志云莫属。 那个沪籍富商去了澳门,杨志云就住在沪籍富商的附近,正当蔡永禧扫兴欲回时,遇到交情一般的杨志云。 杨氏问蔡氏来此有何贵干,蔡氏道出来由。 杨氏心中窃喜,神父的开价远低于市价!杨氏当机立断,马上拿出1万港元定金。
杨志云资金不够,便向恒生银行的何善衡求助,何氏认为价格便宜,同意参股。其后两人又找几名股东,向恒生银行贷款把美丽华买下。 何善衡任董事长,杨志云为董事总经理。
美丽华位于弥敦道的九龙公园对面,位置极佳,宾客盈门。 杨志去把其中一层改力“万寿宫”,供以表演传统剧及杂耍。 60年代末,美丽华扩充到200多个房间,于1970年上市。经供股集资,美丽华得以扩建,到1980年,已是一间拥有1300个房间的四星级酒店美丽华酒店,是恒生指数三只酒店蓝筹股中,唯一一间华资酒店,就这点,可见美丽华在同业中的地位。1981年8月,置地与佳宁合组的财团宣布,以28亿港元购买美丽华酒店旧翼,创下全世界单一物业的最高成交价纪录。
20余年前,杨志三等才花几百万元购人,涨幅之巨,匪夷所思,杨志云的财运眼力,均堪称一流。
原物业拆卸后,重建高级商业大厦。美丽华占新财团的7.5%股权,置地占25%,佳宁为最大股东。 按协议,大厦于1985年完成,作为三家合有的出租物业。
岂料大股东佳宁东窗事发,被清盘停牌,佳宁主席陈松青被拘捕候审。美丽华只收到9.24亿港元现金,旧翼交易及兴建项目不得不胎死腹中。
1985年3月,杨志云突然中风逝世,享年68岁。 杨氏生前,以勤力出名,颇受同业尊敬。 美丽华董事局的成员,同心协力,使得一间小旅店,发展为全港有数的大型酒店。
杨志云传有5子,他们分别是秉正、秉梁、秉贤、秉刚、秉坚。 曾在美国做执业医生的老大杨秉正为家族事业掌门人。 家族事业,分酒店、地产、珠宝三大系。
美丽华一直被看成杨家的家族事业。 杨志云生前,长期任董事总经理,主席则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 杨氏家族是美丽华的最大股东及实权派。
杨秉正能否像父亲那样,在美丽华拥有极大权威呢?
俗话说:“有难可同当,有福难同享。”其实,许多事实又表明:“有福可同享,有难难同当。”1989年北京风波后旅游业不景,低潮持续两年,美丽华盈利甚不理想。 在董事会上,总经理杨秉正受到家族外董事的批评,认为杨氏兄弟掌权以来,美丽华每况愈下。再这样下去,不如把美丽华卖掉,套现散伙。
杨秉正坚决反对出售美丽华,竭力保卫家族江山。
集团分裂,继而家族“内讧",杨秉正的弟弟对香港的未来缺乏信心,也主张出售祖业。 杨秉正孤立无援,仍表示要坚守住家族在香港的基业。
美丽华集团的部分股东元老,私下找到李嘉诚,商谈出售手中的股份。李嘉诚找到中信集团的荣智健,欲联手拿下美丽华。
1993年6月5日,李嘉诚提出以每股15.5港元收购美丽华,与杨秉正估计的起码20港元的价格相差甚远,予以拒绝。
美丽华酒店集团主要资产包括:一、美丽华酒店,估值22.5亿港元,内设商场的估值1.5亿港元;二、蛇口南海酒店,估值12亿港元;三、柏丽广场,一期物业估值10亿港元,二期物业估值47.5亿港元。 美丽华酒店集团总资产估值为93.5亿港元。
1993年,旅游业已转旺,集团势头看好,估值仍显保守,在80年代初,美丽华酒店旧翼曾作价28亿港元,现在总估值才22.5亿港元,显然是低估了.
杨氏兄弟主张“趁靓出嫁”,杨秉正不甘让集团某些元老联手李嘉诚、荣智健得到美丽华,便把“靓女”嫁给地产大好友李兆基。 李兆基随手捡了个热煎堆,以17港元/股的价,购得杨氏家族出让的3成多股权,再到市场吸纳,使控股量达到34.8%的水平,挫败老友李嘉诚的如意算盘。
这个水平未突破35%全面收购的临界点,攻守兼利,若李嘉诚、 荣智健再燃战火,李兆基占据第一大股东之利,很容易增股至50%以上,彻底击败李,荣两巨头。
李兆基保留了杨秉正的管理权,但事实上,杨氏兄弟已痛失祖传半壁江山。若兄弟齐心,杨氏家族以最大股东的先天优势,美丽华集团必固若金汤,外人岂敢觊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