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杀手,刘銮雄泣鬼惊神

2019-12-1608:45:07股市杀手,刘銮雄泣鬼惊神已关闭评论

蛇吞大象

1986年8月8日,爱美高首次供股集资,筹得1.23亿港元现金。

10月7日,中娱供股集资5.27亿港元,将其中1.73 亿港元购得其母公司华置所持的1000万股中华煤气股份。

其时,刘氏家族的在股结构是这样的:刘氏家族持有爱美高41.78%股权,爱美高持43。 5%华置股权,华置持40%中娱股权,中娱持中煤5%股权。

敏感的炒股手猜测,刘銮雄兄弟下一个目标将是中煤。

中华煤气公司1862年在英国注册,1960年透过配股在港上市。当时中煤主席是会德丰主席约翱·马登,4名董事是和记洋行主席祈德尊、均益仓主席寇查、利氏家族利铭泽、李氏家族李福树。

1983年7月,中煤被地产巨子李兆基收购,成为恒基地产的子公司,因李兆基是个较低调人物,故中煤一役,没有李超人、包大人收购和黄、港灯、九尤仓、会德丰等洋行那样轰轰烈烈。自然也没有传媒说李兆基“大长了中国人志气"。

中煤是全港唯一的供气垄断公司,收益稳定。 李兆基将中煤的盈利和股份陆续出售套现,用于地产业。 李氏减磅,促使中煤的股价下挫,在1986年初,每股才13港元。 刘銮雄便趁低吸纳。

10月,刘銮雄虚张声势,要收购中煤。 按两者的实力,刘氏的爱美高欲收购李氏的中煤,是不可能的。 爱美高还只是小型公司,而中煤后面,是李兆基庞大的商业帝国。 刘氏要购得中煤,需动用约25亿现金,方可使股份达50%以上。 刘氏上哪去弄这笔钱?这是一场真正的蛇吞大象。 可那时, “恶名赫赫” 的刘銮雄被股民神化了,认为刘氏可翻手力云覆手雨,无所不能,凡刘氏染指的股票,必会大升。李兆基获悉收购者是刘銮雄这条“小人蛇”,对传媒表示不伯有人收购中煤。 但实际上,李兆基不敢掉以轻心,动用了10亿现金吸纳他原先吐出的股份。

中煤的股价飙升到年底的20港元,若计中煤市值,此时高达70多亿。 这意味着,刘氏欲收购成功,至少要耗资30余亿-一这对刘氏来说,更是个天文数字。

聪明的李兆基并未与刘氏讲数、以高价买下刘氏的股份,让刘氏“得逞”鸣金收兵。 精明过人的刘銮雄,也并不指望李大人发“善心”,他在12月中,便以20.2港元的高价抛出800万股,以后又陆续趁高吐出。 下半年,刘氏中娱的证券交易获利0.6亿港元,大头来自狙击中煤。

刘氏引而不发,井未正式收购,却达到哄拾股价、牟取暴利的目的,刘氏“股市杀手" 威名更盛,连李兆基这样的商界巨人都敢宰一刀。 李氏虽保住中煤江山,却因在股价炒高时吸纳,代价不菲。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就在中煤一役尚未终结分晓之际,市面传出: 刘銮雄正准备收购东亚银行。

东亚为前辈银行家冯平山、简东浦、李冠春等所刨,其后人冯秉芬、简悦强、李福树均为当今香港商界政界的著名人士。 东亚被刘銮雄视为猎物,这三大股东顿觉后颈发凉,如同股市杀手已把利剑架在项背!

其时,冯、简、李三家及好友所占股份,合起来还不足两成。 刘銮雄持有多少,却是个谜。 董事局唯恐刘氏所持股份,足够他进入董事局占一席之位。

于是,董事局邀请地产巨无霸李兆基进入董事局,李兆基与三大股东同心协力(此时,李福树、冯秉芬两大“冤家”又肝胆相照),斥巨资透过新鸿基证券冯永祥的鼎助, 在市场“横扫”东亚股份,东亚股在短短两个月间炒高了7成!

刘銮雄情知东亚董事局构成了“金墙银壁” ,既不吸股,亦不吐股,只是虚晃一枪,做了几声猫叫,便令这些“大粒佬”如闻虎啸,谈虎色变,劳心破财,严阵以待。

刘八爪放下这群“惊弓之鸟”“热锅之蚁” 八爪一张,扑向超级财阀嘉道理家族,欲攫大酒店。 嘉道理家族在全港10大财阀中排行第5,在英资财阀中次于凯瑟克、 施怀雅家族,名列第3,资产雄厚且不论,嘉道理家族是犹大人,犹太人在全球有“经济动物”之称,刘八爪敢捋经济动物虎须,八爪不可谓不利。

刘氏攫取不成,狙击成一一获利1.34亿港元。 传媒称“嘉道理割肉保江山”,刘氏能从“犹太奸商”身上抓几块肉下来,又一次威水香江,令香江众豪“闻风丧胆”.

1987年7月, 《亚洲周刊》有篇“半岛酒店之争”的新闻综述,言称:“香港有名的建筑物,只要是1960年中期前建的(注:港府于1966年实行新建筑条例),便难逃地产发展商的慧眼·····但有另一种商人,利之所在,比地产发展商更不感情用事,这些人叫'拆大公司骨的专家' ·····主张保存古老建筑的人士和保守的公司总裁说,他(指刘銮雄)似乎是集二种 '拆骨专家'的特性于一身····刘銮雄今年不过30多岁(注:37岁),他拒绝接受访问,又避开个人宣传,令入觉得无从捉摸。大约4年前,股市赌客开始留意他。 此后,一连串的戏剧性收购事件使他成为工商刊物红人。”

刘銮雄又得绰号-拆骨专家。人言谁敢惹刘氏进董事局,他就得把公司折腾得面目全非, 拆骨抽筋。 阿弥陀佛,快快请恶憎出庙门!

在大酒店一役未结束时,该作者就断言:“刘銮雄其实师承华尔街的 '真假收购'伎俩,购入著名公司小部分股权(通常是借来的钱),然后展开收购行动,迫使那些公司的管理层买下他们手上的股权,从中赚取巨额利润·····看来嘉道理会买下刘銮雄手上的股权,要是这样,便再重复刘銮雄模式。”结果,正如这篇文章所预言。《资本》杂志吴小明的一篇文章称:

刘銮雄“由1986年7月透过这两公司收购中华煤气股权开始,一直到翌年10月12日股灾前夕为止,被刘收购(狙击)的公司不下10间·...··锋头之劲,一时无两,当时,任何一间公司股价大幅异动,市场必传与刘的狙击有关,小投资者也莫不 '乐意追随',而上市公司大家族则视之为克星。”

“正当刘銮雄以干军万马之势,驰骋于股市与地产市场间,1987年10月的股灾便悍然发生,令如日中天的他也避不及。 市场传闻, 刘在股灾前待有多张期指好仓,使他损失惨重 ··刘只得自杀云云。 有些人士更认为, 刘于这两年多以来处处得心应手, 完全拜牛市所赐,在大牛已死,大熊来临时,刘銮雄便自然一筹莫展了,他甚至被揶揄为继60年代和记集团祈德尊、80年代佳宁集团陈松青后,成为第三大股灾巨星。

股市克星殒落, 传闻被刘氏染指的上市公司股票,其公司董事大人们这才缓过一口气来。 克星销声匿迹,传闻刘氏自杀是假,苟延残喘三餐无继真,不知如何了此残生,刘氏落入股市灾星的惨局,幸灾乐祸者众。 香港股市最直接的反应,是波澜起伏的狙击狂潮暂且风平浪静。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