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90年, 女皇帝武则天登基的那一年, 从瓜州北上的一叶小舟中, 一位老人对着面前的一星灯火,陷入了沉思。 他大半生的往事如果写下来, 就是一部缩微版的唐代商业史。
这位老人的形貌颇有特殊之处, 肩高背曲,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代富商邹凤炽, 人送外号“邹骆 驼” 。
邹凤炽家产不可胜数, 前几年因犯事流放瓜州, 此时恰逢新皇登基大赦天下,邹凤炽便携家人返回长安, 返回 那个令他声名鹊起, 又让他丧失一切的地方。
邹凤炽是营州(今辽宁)人,营州向为边塞重镇。 “虏酒干钟不醉人, 胡儿十岁能骑马” 。 西北为奚,北边是契丹, 稍远一点是突厥,东北是渤海,东边是高丽、 新罗。因此邹凤炽从小便没少见那些高鼻深目的夷人, 他们出手大方, 身边更是仆从如云, 看得小邹凤炽好生羡慕。
也许从那时起, 邹凤炽的心中就埋下了财富的种子, 但当 时邹家 很穷, 邹凤炽不到十岁的时候就举家搬到了长安。 他的父亲靠卖蒸饼养 活全家, 他自己到十几岁时也推着小车去卖饼了。
传说邹凤炽每次推着卖饼的小车经过胜业坊 时, 总是被转弯处的砖头绊倒, 车翻饼撒; 想起一家老 小尚在家中忍饥挨饿, 他愤懑之至。 一天早晨又绊倒了, 邹凤炽干脆找来铲子一通猛刨,把那一片的砖头统统翻了起来, 原想出气了事, 谁知砖头下竟摆着一个大瓷瓮。 邹凤炽 吓了一跳, 见左右无人便将瓷瓮搬回家中, 里面竟有几斗黄金。 他想, 天与之财, 不取反受其咎。 于是就拿这些金子做本钱,一步步置下了偌大家业。
邹凤炽最先做的是 绢帛买卖, 盖因大唐风尚,可买天下物者, 最广为铜钱, 其次绢帛,银与金又次之。 恰好那时邻居家以织布为生, 邹凤炽便买了他的布, 再到西市上贩卖。慢慢他发现这样来钱太慢,还是要将绢帛卖到四方之外, 方有大利.
唐人视野开阔, 足迹遍布四方, 商人为逐利求财, 更是无所不至。 唐诗有云"求珠驾 沧海, 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 西擒吐蕃鹦。 炎洲布火浣, 蜀地锦织成”, 正是此间写照。 在这 种风气熏陶之下, 邹凤炽回了营州老家,利用幽州一带互市之机, 和渤海国来的使团做成了一笔大买卖,这才是他真正发家的开始。 “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大宛来献赤 汗马, 赞普亦奉翠茸裘" 。 少年得志, 邹凤炽过了一段挥金如土的日子。
半年多后, 邹凤炽又蠢蠢欲动起来,和几个同乡一起组了商队,一路向西, 出了玉门关, 翻过天山, 跑遍西域诸小国。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上, “伊吾之右, 波斯以东, 商旅相继, 职贡不绝”, 邹凤炽也是其中的一员。
天山以北, 简直是一条铺满了黄金和丝绸的道路。 庭 州、 弓月、 轮台、 热海、 碎叶、 垣逻斯, 还有大唐的安西四镇一一安西、 疏勒、 于阗、 碎叶, 到处都有大型的集市,到处都有提供食宿草料的 驿站, 也有戒备森严的关卡。 邹氏的商队把东西卖到西域去, 西 域商人也带着自己的宝贝卖给他们。
西域人最喜欢的就是绢帛丝绸, 商队里的鸳鸯栖花锦、对狮穿花锦、 联珠对马锦都被他们抢购空了,邹凤炽还投其所好, 特意吩咐绣娘在锦上织了莲花、 忍冬、 迦陵频迦 (一种人面鸟) 的图案, 他们果然更是开心。
从西域回来, 邹凤炽已经颇有些钱财了, 听说南面的生意更好做, 他干脆组了一支更大的商队, 还买了 船, 南下直到广州。 果然别是一番热闹景象, 江中有婆罗门、波斯、 昆仑、 真腊、 丹丹国的船只不计其数。
上面载有香药、 珍宝。 狮子国、 大石国、 骨唐国、 白蛮(欧洲人)、 赤蛮 (非洲人和阿拉 伯人 ) 等往来居住,种类极多。 其中狮子国的船最大, 上下有数丈之高。 珠香象犀、 玳 瑁奇物琳琅满目, 让人 眼花缭乱。
单是在广 州的外国商人, 就有好几万人, 他们住的地方叫“蕃坊”, 做买卖也是到蕃坊里去做,当然, 他们最爱的也还是丝绸。
那些年间, 数不清有多少绢帛从邹氏手中流出, 经过各族商贾之手, 辗转流通到更远的地方。 金银珠宝也源源不断地流到了邹氏的钱袋中。
年岁渐长, 加之腿 脚不便, 邹凤炽不再出远门, 搬到了长安西市西南边的怀德坊定居下来, 安心经营自家店铺。当然, 要开店就要买地, 邹凤炽购入了很多田地。 当时人们说他“邸店园宅,遍满海内”, 倒也没怎么夸张。
但土地在历朝历代都是特权阶层的专利, 邹凤炽一介布衣, 为了购置这些田宅, 不得不煞费苦心地和达官贵人们结交。 然士农工商的排序根深蒂固, 邹家虽富, 却仍然免不了为人轻慢。 邹凤炽的儿子小的时候,和驸马的儿子萧佺交好,人们便做了一首曲子,唱道是“萧 佺驸马子, 邹昉骆驼儿。 非关道德合, 只为钱相知” .
暴富后的邹凤炽难免有忘形之时,有一次, 他向皇帝夸口, 说自己能买下终南山中所有的树木, 还口出狂言, 每棵树价值一匹绢的话, 就是把山上的树全部买下, 臣的绢也用不完。 统治阶级自然是容不下这等“富可敌国” 之人的, 邹凤炽的悲剧也就注定了。
这就是曾经的大唐首富邹凤炽的传奇经历。 唐代是整个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制高点, 更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商人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商业成就, 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邹凤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邹凤炽的富有和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是分不开的。 唐代的商业发展速度极快, 比之前代繁荣昌盛得多。 商人的足迹遍布全国, 交通道上有接待商客的店肆, 还常备马驴 供客人乘用; 水运也很便利, 商船络绎不绝, 广州、 泉州等都是有名 的港口城市, 尤其是广州, 万商云集, 到唐末黄巢起义军攻陷广州时,据说殉难蕃商达十二万。
邹凤炽和他的同行们利用当时交通发达、 贸易范围扩大的优势, 不仅在交通要道的驿站旁边开办旅店, 并与北方少数民族商人进行丝织品贸易, 大发其财。 他们还从事丝织品生产, 家中普遍有几百张织绫机, 是当时规模最大的私营工厂。 我们可以这样说, 只有到了唐代, 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