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无畏,勇于承担改革发展的风险和责任
特区初创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我国实行了30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大背景下展开的。当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封闭、僵化,人们思想观念普遍保守,许多人担心搞改革会改掉社会主义制度,搞开放会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当年改革要突破计划经济的条条框框和人们思想观念的长期束缚,阻力和难度是相当大的。因此,邓小平寄望特区在改革开放中“杀出一条血路来”。
要改革就会有风险。这不但体现在改革事业上,也体现在改革者个人身上。为了解决特区初创时期的商品短缺问题,当年深圳在流通体制改革中逐步放开了市场物价,一度造成物价上升较快的问题,引起上级物价管理部门不安,准备处分一些干部。当时由于深圳分管财贸工作的副秘书长提高荔枝价格,省里准备处分他。周溪舞知道此事后跟省里说:“这是我同意的,要处分就处分我吧!”结果谁也没受到处分。
周溪舞在领导深大电话项目建设工作中还有一段插曲:1983年,周溪舞带队到北京汇报深圳市邮电局和英国大东电报局合资经营电话公司的项目时,过程并不顺利,邮电部起初并不同意深圳的方案,一位老部长甚至激动地对随行的深圳市邮电局局长说:“我们把帝国主义才赶走了多久,你们又把他们请回来,你就不怕被开除党籍吗?你这个邮电局长还想不想当?”
在沙角B电厂的建设过程中,有人认为这个几十亿的大项目,周溪舞能不从中捞一点儿油水吗?1986年6月,深圳市纪委书记和省纪委两个人根据群众来信,找周溪舞谈话,让他说清楚三个问题。在详细了解有关情况后,省、市纪委的同志临走时紧紧握着周溪舞的手说:“周副市长啊,在发电厂的问题上,你不但没有错误,还有功劳!”30年后,周溪舞回忆起这件事时感慨地说:“在共产党的干部中,经常会讲这样一句话‘要相信群众、相信党’,这一次我更加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
党组织对周溪舞一生的评价是这样的:“他总是忠心为党、热心为民,甘为公仆、勤政廉洁……他以高尚风范赢得了党的信任和人民群众的尊敬,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典范,值得我们永远地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