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改革,领导特区重大项目的建设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缺少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许多重大项目都与外商(港商)合资、合作,其中不少项目在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合作对象、合作方式方面都是史无前例的。当时,周溪舞具体领导了深大电话、深圳机场、盐田港、沙角B电厂和皇岗口岸等项目的建设。这些事关特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至今仍镌刻着特区创业者改革的深深印记。
1982年初,深圳市开始解决“电话不灵”严重影响特区投资环境的问题,拟由深圳市邮电局与香港“英国大东电报局公共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深大电话有限公司。但1983年周溪舞率队到北京汇报方案时却触碰“红线”——当时国家邮电部有关领导认为,邮电部门是国家主权的象征,电信更是机要部门,为了保密不能与外国公司合资经营。此后深圳通过不断的方案优化和技术论证,项目最终获批。从1984年上半年开始,深圳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实现了市话、国内长途、国际长途自动化电话服务。
1982年初,梁湘要求周溪舞负责深圳机场建设,为此周溪舞多次到北京汇报。为了确定深圳机场的具体位置,前后反复对比了十多个场址,周溪舞还为此陪同李鹏总理乘坐直升机从空中视察分析。为了处理好海边地表淤泥等技术问题,周溪舞专门听取汇报并亲自把关。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论证和审批,深圳机场于1988年12月举行奠基典礼,1991年12月深圳机场通航。
1982年底,梁湘将开发建设盐田港的任务交给周溪舞。有关盐田港的起步,筹集建设资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984年1月,深圳市向省政府和国家计委、交通部上报盐田港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从1985年底到1987年初,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对项目贷款进行了14个月的详细考察和评估。1987年8月,周溪舞主持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同意市交通办公室提出的《关于加速我市盐田港区开发有关问题的请示》。周溪舞强调要贯彻“全面规划、分期建设、由小到大、逐步发展”的建港方针。国家计委于1988年5月复函广东省和深圳市,同意建设深圳大鹏湾盐田港一期工程,投资3.3亿元,争取利用日本海外协力基金贷款5000万美元。1988年6月,负责工程建设的交通部四航局第一工程公司在盐田港区打下第一根桩。1989年3月,港区第一个泊位建成。
1983年,梁湘要求周溪舞抓紧解决深圳电力严重不足的问题。由深圳经济特区开发公司与香港合和电力(中国)有限公司合作的沙角B电厂,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与外商合作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建设的项目,多项改革突破了当时封闭的思想观念和落后体制的束缚,在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方面树立了典范。1987年4月,沙角B电厂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时任副总理邹家华参观这个项目后批示:“能否把沙角B电厂作为模式目标来考虑,学习其优点与先进方面。”他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电力工业必须有一个超常规发展,吸引更多外商投资能源是一个重要途径。根据国家电力部关于总结沙角B电厂BOT模式经验的要求,深圳市能源总公司在1994年8月写的报告中讲道,“原计划以36个月建成B电厂,实际上只用了22个月就使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且仅隔3个月第二台机组又相继投入运行,速度之快创了世界纪录……B电厂投入运营以来,以其卓越管理、良好业绩,引起国内外关注,根据国际银团评价,1992年B电厂的各项生产指标,已经成为世界上运行得最好的发电厂之一”。
皇岗口岸项目建设于1986年5月开工后,出现了罗湖联检大楼遗留、口岸布局方案中深圳方与合作方(香港合和中国发展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意见不同等问题。广东省政府为了协调各方面关系,及时统一思想,加快皇岗口岸建设,在征得深圳市政府同意后,于1988年4月发文任命周溪舞为“皇岗口岸建设联合工作小组组长”。1991年8月皇岗口岸全面建成并开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