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11日早晨,美国纽约曼哈顿升起明媚的阳光,晴朗的天空里不见一丝云彩,气温也是那么舒适和惬意。在人头攒动的街头上,上班族们如往常一样行色匆匆,他们不断地绕过面前的派送员,不断地穿过各个繁华的街头,赶往自己的目的地。道路上,各种款式的车辆缓慢地挪动着身躯,似乎在享受着这难得的好天气。今日是纽约市的选举日,街头电视屏幕里呈现的是竞选广告和竞选人的斗志决心。然而,这一天随着曼哈顿上空突然出现的“大鸟”而被载入了史册。
上午8:43,从波士顿方向飞来的美利坚航空公司的11号航班突然打破了曼哈顿的平静,它在曼哈顿上空划过一道诡异的弧线之后,朝着世贸大厦轰鸣而去。此时在横贯曼哈顿区的南北大道上,人们还带着困惑远眺着天空中的浓烟,他们并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随后9:02,同是美利坚航空公司的175号航班剧烈倾斜着,从曼哈顿西面呼啸而来,撞向了世贸南塔之中。紧接着,浓浓的大火在世贸双楼燃烧起来,人们终于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有了清醒的认识,纽约遭到了恐怖袭击。悲凉的气氛瞬间笼罩在这座城市的上空,人们眼中噙着泪水,默默地祝福着自己的同胞们。虽然很多人并未置身于世贸现场,但是那种恐惧却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里,令人不寒而栗。
“9•11”必将给世界带来重大转变,给美国人民带来难以磨灭的记忆。美国经济低迷,战争阴云笼罩,在此后的短时间内没有人认为这些袭击可以带来好处,然而纽约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一些行业因为“9•11”事件开始赚取大量的钱财,街头小店里消防帽和纪念衫开始脱销,旅游业开始兴盛起来,大批大批的游客来到曼哈顿的废墟中,只为能在袭击所留下的大洞前看上一眼。但是这种蝇头小利对于那些能从悲剧中获得丰厚盈利的大公司来说,真是微不足道。2002年4月,凯雷集团创始人之一威廉•康韦曾经在美国左翼杂志《国家》中说道:“谁都没想要成为‘9•11’的受益者。”事实证明他说谎了,在这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那一天里,凯雷集团的合伙人们渐渐意识到,这次恐怖袭击的发生可能为他们带来难以想象的好处。
自从1994年以来,凯雷集团旗下的联合防务公司一直在设计研制一种名叫“十字军战士”的火炮系统,它是一种机动的榴弹炮,炮车能够以每小时29英里的速度行驶,其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大炮每分钟能够发射10发100磅的炮弹,且射程达到25公里。此外,这种武器还能以不同的弹道发射多颗炮弹,能够在战场上进行大面积的火力压制。自从“十字军战士”问世以后,就被联合防务公司寄予厚望。然而,这种可怕的杀人机器却是生不逢时。自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对外战争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武器装备都趋向快速部署和强化机动作战的能力,而“十字军战士”每门重达60吨的重量限制,使其不能在短时间内投入到世界各地的军事热点地区去,它面临着夭折的下场。
丧失原始估价达200亿美元的“十字军战士”合同对于凯雷集团来说将是一场浩劫,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来说也是极大的打击,因此凯雷集团的管理者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从1999年秋天开始,武器系统的设计者们就陷入狂热的工作中,他们重新设计了发动机,剥去战甲,减少弹药,为的就是将该武器系统的重量减少到一架C-17运输机可以运载的程度。与此同时,凯雷集团“十字军战士”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游说。据美国回应政治中心介绍,凯雷集团在2000年期间共投入超过120万美元的资金雇用游说公司,替联合防务公司在国会山说好话。另据《华尔街日报》透露,凯雷集团的董事长卡卢奇曾多次致电美国国防副部长牙科•甘斯勒,请求这位老相识放“十字军战士”一马。后来,凯雷集团还雇用了一位刚退休的参议员丹•科茨和前陆军上校弗兰克•费内里加入到它的游说队伍当中。有人这样评价凯雷集团:“凯雷集团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在国会山还是在国防部都有人在为他们工作。不仅如此,他们还得到了一些在幕后操作的幕僚式的人物,比如弗兰克•费内里这样对军方和国会山都有影响力的人物。”经过努力,各部门对“十字军战士”计划有了松动,但还缺一把火,缺少一个合理的借口。要说本•拉丹是“十字军战士”的“恩人”,这一点也不为过。当凯雷集团的合伙人们刚刚抖落世贸大厦倒塌所带来的尘土的时候,他们就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岁月。
在袭击发生几天之后,美国国会以压倒性的票数批准了数额高达400亿美元的的紧急资金。《纽约时报》评论道:“国会山已经准备去做五角大楼所希望的任何事情。”此时,五角大楼已经有了非常充足的资金,这与一年前军方捉襟见肘的军费开支比起来有着巨大的差距。同时,国会还在酝酿着2002年巨额的军费预算。在这种情况下,反对“十字军战士”计划的声音逐渐平息下来,因为他们不想在战争阴云密布的氛围下背负起掐死一项武器计划的政治责任,现在美国军方涌进大量的资金,有了钱就没有人再会为难这个有着强大背景的“十字军战士”。
9月26日,美国军方与凯雷公司旗下的联合防务公司就“十字军战士”下一阶段的开发签署了一项价值达6.65亿美元的合同,而“十字军战士”的下一个开发原型要到2004年才能诞生,但这并不影响到联合防务公司的发展。虽然人们对这种大炮的反感丝毫没有变化,但这些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水涨船高,美国五角大楼此时已不在乎扔几个钱来讨好像凯雷集团这样的与军方还有着紧密联系的金融巨头。
借助着在“9•11”事件影响下翻身胜利的“十字军战士”计划,凯雷集团迅速开展下一步计划。2001年10月22日,在凯雷集团的帮助下,联合防务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一份S-1注册声明,打算在当年年底前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这份注册声明中,联合防务公司列出了以下内容作为其向公众发行股票的理由:
1、美国2002年财政年度呈交的防务开支预算,与上一财政年度相比有11%的增幅。
2、随着国家安全开支的整体上升,防务采购和开发预算正在相应增长,而且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持续增长。
3、小布什当局近日公布了《四年期防务评估报告》,要求保持现有军力结构,同时增加对下一代军事技术和能力的投资,确保美军能有效地面对正在呈现中的种种威胁。
4、“9•11”恐怖袭击已经为增加防务开支争取到了国会的有力支持。内容摘自:[美]丹•布赖奥迪著,石志宏译.《铁三角》.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年4月.第152页.
在国会同意全额资助“十字军战士”武器计划的第二天,2001年12月14日,联合防务公司上市了,仅仅在那一天里,凯雷集团就赚取了2.37亿美元的利润。虽然到2002年,在媒体不依不饶的讨伐下,美国时任国防部拉姆斯菲尔德不得不下令永远取消了这个毫无意义的武器开发,但凯雷集团已经通过公开发行股票挣到了大堆的钞票。以“9•11”事件为起点的反恐战争还在全世界蔓延,美国的军费开支成持续增长的趋势,凯雷集团抓着“9•11”事件的契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外界观察人士看来,凯雷集团能够娴熟地穿过各国政治和商业的旋转门,利用战火来带动自己的发展。如今,凯雷集团已掌握了超过100多亿美元的资金,这个庞大的金融巨头在世界各地的投资组合已涵盖金融、防务、航空、电信和卫生保健行业等。
所有迹象都表明,只要有政府要员的支持,只要战争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存在,这个横跨政界、商界、军界的庞然大物定然继续发展壮大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