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许多人都认为,高盛公司之所以能够兴风作浪,是得益于公司高层与美国政府之间的密切关系,正是因为“朝中有人”,才能影响美国政府的决策,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在高盛人筹划上市的同时,他们也展开了另一项重大计划,目的是为了获得政治上的支持。高盛的政治阴谋是相当隐蔽的,它不仅拉拢政治家,还将公司人士安插进政府,并出任高官,从而直接获取政治利益。曾几何时,高盛被世人称为“白宫干部学校”,它先后向华盛顿输出了许多政府官员,而罗伯特•鲁宾就是其中之一。如果用工作地点来概括鲁宾的履历,那实在简单不过——从华尔街到华盛顿,再从华盛顿到华尔街。
1938年,鲁宾出生于纽约市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在鲁宾出生不久后,他全家便搬到了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鲁宾在那里度过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和充满梦想与激情的少年时代。
1960年,从迈阿密高中毕业的鲁宾进入哈佛大学商学院,攻读经济学学士学位。后来,他又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了一段时间。1964年,鲁宾又获得了耶鲁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的学士学位,并在纽约的佳利律师事务所找到了一份工作。两年之后,积累了丰富工作经验的鲁宾离开佳利律师事务所,进入高盛公司。当时,有很多人对鲁宾在高盛公司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早在耶鲁大学读书期间,年轻的鲁宾就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非常“闲散”的印象。此外,由于鲁宾经常不加掩饰地宣称自己“对金融没有半点兴趣”,使得他的同学们都认为,一个如此“毫无进取心”的人要想在以工作压力大而著称的高盛公司出人头地,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1966年,在一次偶然机会下,罗伯特•鲁宾结识了公司的传奇人物格斯•利维,后者是高盛公司利用资本金进行大胆套利业务的开创者。鲁宾便在利维的手下进行套汇交易,成为公司的一名套汇交易员。套汇交易是华尔街人惯用的“把戏”,鲁宾玩起来得心应手。鲁宾自高中开始,便对扑克牌技术非常在行,而这帮了他大忙,因为玩扑克牌与套汇交易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相通的——收集相关的数据,冷静分析各种风险,并愿意为可能出现的结果投下高昂的赌注。1977年,鲁宾凭借出色的业绩被《财富》杂志誉为华尔街从事套汇交易的“四骑士”之一。
罗伯特•鲁宾在高盛公司的职业发展可谓顺风顺水。按照高盛公司的惯例,公司员工工作10年后可获得合伙人的资格,而罗伯特•鲁宾仅在工作5年后就顺利成为合伙人,14年后就入驻了管理委员会。到1987年,鲁宾已成为高盛公司的联合首席执行官之一,他与史蒂芬•弗里德曼共同管理公司日常经营活动。虽然鲁宾与史蒂芬•弗里德曼同为首席执行官,但两人在工作上配合得相当默契,他们之间很少产生分歧,即使偶尔出现了不同意见,双方也会心平气和地进一步沟通,让问题最终得到圆满的解决。在鲁宾与史蒂芬•弗里德曼的共同领导下,高盛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诸多领域内广泛开展各种业务,不仅使得新兴的资本投资业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且让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也得以巩固,在他们的努力下高盛被打造成为全球第一的投资银行。
1987年,高盛公司的合伙人罗伯特•弗里德曼因从事内幕交易而被判入狱,高盛公司形象也因此受到极大的影响。就在这关键时刻,罗伯特•鲁宾当机立断,提出“零缺陷”措施,以杜绝公司管理层可能出现的一切过失。在这一措施的作用下,高盛公司全体人员团结一致,对自己的行为严加约束,有效地遏制了更多的负面连锁反应,极大地缓解了公司的外部压力,从而挽回了公司的声誉。这个事件的顺利解决充分体现了罗伯特•鲁宾在危机面前的沉着冷静,并获得高盛公司众多合伙人的一致信任。
经过多年的经营,高盛公司当然知道华盛顿与华尔街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二者之间的密切配合,从19世纪初便开始了。当年威尔逊当选美国总统后,对于谁适合担任财长和国务卿的问题,就曾求教于摩根财团的“国王”老摩根。而华盛顿高官们与华尔街高管们之间频繁互换角色,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从华尔街走向华盛顿的有来自狄龙—李德财团的道格拉斯•狄龙,他被肯尼迪总统任命为财长;此后,曾任美林证券公司总裁的纳德•托马斯•里甘,出任里根政府的财长。
鲁宾在为高盛公司赚钱的同时,也积极地参加民主党的政治活动。时刻关注政治为鲁宾赢得了优势,高盛公司准备借此机会安排厚道稳重的鲁宾进入美国政府,进而帮助公司获取更多的利益。1991年,在高盛的安排下,罗伯特•鲁宾获得了与比尔•克林顿共进晚餐的机会,这是他与克林顿总统的第一次会面。在这次晚宴上,代表美国政府的克林顿与代表高盛利益的鲁宾一起讨论了3个多小时的经济问题,双方似乎达成了某种秘密协议。不久之后,鲁宾欣然接受了克林顿的邀请,入主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成为了白宫的总统经济政策助理。
1994年12月,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12月19日深夜,墨西哥政府突然对外宣布,本国货币比索贬值15%。政府的这一决定在市场上引起极大的恐慌。外国投资者疯狂抛售比索,抢购美元,比索汇率急剧下跌。12月20日,汇率从最初的3.47比索兑换l美元跌至3.925比索兑换l美元,狂跌13%。21日,比索汇率再跌15.3%。伴随着比索的大幅贬值,外国投资者大量撤走资金,墨西哥外汇储备在20日至21日这两天内,锐减近40亿美元。
墨西哥金融危机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总结于以下三点:第一,金融市场开放过急,对外资依赖程度过高。墨西哥通过金融开放和鼓励外资流入,1992到1994年间,墨西哥每年流入的外资高达250亿至350亿美元,外贸出口并未显著增长,外贸进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则从1987年的9.4%增至1993年的31%,造成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赤字在230亿美元的高水准徘徊,导致整个墨西哥经济过分依赖外资。
第二,政局不稳打击了投资者信心。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墨西哥农民武装暴动接连不断,执政的革命制度党总统候选人科洛西奥和总书记鲁伊斯先后遇刺身亡,执政党内部以及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争权斗争十分激烈。政局不稳打击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进入墨西哥的外资开始减少,撤资日益增多。墨西哥不得不动用外汇储备来填补巨额的外贸赤字,造成外汇储备从1994年10月底的170亿美元降至12月21日的60亿美元,不到两个月降幅达65%。
第三,忽视了汇市和股市的联动性,金融政策顾此失彼。墨西哥政府宣布货币贬值的本意在于阻止资金外流,鼓励出口,抑制进口,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但在社会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极易引发通货膨胀,也使投资于股市的外国资本因比索贬值蒙受损失,从而导致股市下跃。股市下跌反过来又加剧墨西哥货币贬值,致使这场危机愈演愈烈。
为了维持墨西哥金融市场的稳定,墨西哥政府经过多方协商,推出了紧急经济拯救计划:尽快将经常项目赤字压缩到可以正常支付的水平,迅速恢复正常的经济活动和就业,将通货膨胀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向国际金融机构申请紧急贷款援助等。墨西哥整个金融系统陷入一片混乱中,而危机造成的破坏也逐渐蔓延到邻近的美国以及拉美地区。为了帮助墨西哥政府渡过难关,同时也为了维护本国自身的利益,美国政府决定联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为墨西哥巨额贷款,支持墨西哥经济拯救计划,以稳定汇率、股市和投资者的信心。
此时美国财政赤字非常巨大,根本无力解决墨西哥金融问题,于是政府官员便找到华尔街银行家,希望他们能为政府融资。然而,即使是美国政府,要从华尔街借钱也并非易事,也要付出相应的政治代价。为了尽快筹集资金,克林顿总统被迫向华尔街妥协,同意任命与高盛等大公司私交甚好的罗伯特•鲁宾为财政部长。1995年1月,罗伯特•鲁宾宣誓就任美国第70任财政部长。这件事充分地暴露了华盛顿与华尔街之间存在着幕后阴谋。
上台后,鲁宾一方面依靠他的华尔街关系为政府筹集资金,另一方面也在为他的华尔街后台提供政治上的帮助。克林顿总统曾经戏谑道:“在华盛顿期间,鲁宾为美国中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但是白宫给的报酬可比不了华尔街,去了白宫的鲁宾,自己也成了中产阶级。”但不难想象的是,鲁宾依靠他的政治地位,必然从老东家高盛等金融机构那里获得了不少“灰色”收入。
鲁宾在担任美国财政部长期间,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接受鲁宾的许多建议后,克林顿总统成功将美国的财政赤字转为盈余,并将这个“奇迹”一直延续到小布什总统上台。在1997年的东南亚以及1998年的俄罗斯和巴西爆发的金融危机中,鲁宾凭借他稳健的经济政策和全球化的敏锐思维,使得美国在一次次危机中化险为夷。作为美国历史上最长经济繁荣期中的经济政策主导者之一,罗伯特•鲁宾把美国变成了全世界的经理人。鉴于鲁宾对美国经济所做的贡献,1999年,《时代》杂志将他与格森斯潘、萨默斯三人称为“拯救世界的三剑客”。
1999年10月,离开了克林顿总统的鲁宾,加入花旗集团担任高管,顺利完成了由华盛顿到华尔街的回归。如今,罗伯特•鲁宾——这枚高盛曾经安插在华盛顿的“棋子”,继续利用他的政治关系为花旗、高盛等服务金融机构谋取各种政治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