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理论的要诀与独特性

2020-02-2921:50:19价值投资理论的要诀与独特性已关闭评论

价值投资理论的创始人是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1934年的原创性论文《证券分析》中首次提出了价值投资理论,奠定了他的“财务分析之父”的地位。

从1928年开始,格雷厄姆开始在他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证券分析课,讲授他的价值投资理论。本杰明·格雷厄姆或许并不为很多人所知,其实大名鼎鼎的巴菲特是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巴菲特是以杰出的投资业绩与显赫的财富而立名于世,但在投资理念上几乎全部师承了格雷厄姆的学术精华并没有丝毫的超越。

格雷厄姆晚年曾经在一场演讲中说明他自己的价值投资哲学,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我的声誉——不论是现在或最近被提起的,主要都与‘价值’的概念相关。事实上,我一直希望能以清楚、令人信服的态度说明这样的投资理念,也就是从获利能力与资产负债表这些基本要素着眼,而不去在乎每季获利的变动,也不去管企业所谓的‘主要获利来源’涵盖或不涵盖哪些项目。一言以蔽之,我根本就不想花力气预测未来。”

也就是说,价值投资理论的要诀是:

价值投资者先评估某一金融资产的基础价值,并将之与市场价格相比较,如果价格低于价值,并能获得足够的安全边际,价值投资者就买入该证券。格雷厄姆把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差额称为“安全边际”。

价值投资理论有一定的独特性。例如,价值投资理论并不赞同“市场有效性”假说,并不认为“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而价值投资者的投资实践也证明了他们对这些假说的质疑并非毫无道理。再如,定价是大多数投资理论的核心,它是估计公司实际价值或内在价值的一项技术。大多数投资者希望购买那些真实价值还没有体现在现行市场价格上的股票。

人们一般认为公司的价值是公司为投资者创造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方法要求投资者预测公司未来的现金流,这远远超出了投资者的能力。自格雷厄姆以来的价值投资者更偏好于“已经到手的东西”——银行里的现金及等价物。

因此,价值投资者并不相信那些需要对遥远未来的事件和条件进行假设的技术,他们更喜欢通过首先评估公司的资产价值,然后评估公司的赢利能力价值来计算公司的内在价值。只有在个别情况下他们才把成长性作为定价的一个因素。

因此,价值投资理论是与证券投资学课程并列的课程,是证券投资分析的另一种理论。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