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意义、内容措施、特点影响:对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救赎

2020-02-1819:07:27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意义、内容措施、特点影响:对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救赎已关闭评论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他肩负起了应对“大萧条”的重任。临危受命的罗斯福说出了一句震古烁今的名言:“唯一不得不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他要以此来勉励自己,要忘记并藐视恐惧,这样才能最终战胜恐惧。

面对日益凋敝的经济局面,罗斯福很快出台一系列拯救危机的金融政策。

首先,推行联邦存款保险制度。

1933年,《紧急银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中提到,要施行联邦存款保险制度,与此同时,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就此成立。这个条款最初只是一个临时方案,两年后,也就是在1935年的《银行法》中才将其永久化。这项保险于1934年1月1日起生效,联储的成员行必须参加。1963年,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公开表示,6个月内,15348家商业银行中的14000家,占有全部银行存款的97%,购买了联邦存款保险。最初的保险额度为每个储户最多为2500美元。

除此之外,《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还批准了罗斯福总统3月6日关于关闭银行的行政命令,而且授予总统以更大的权力来处理信贷和货币问题;授权财政部长把所有的黄金和黄金证券转入国库,用纸币与之兑换;授权通货管理审计长任命监督官员负责审查,重开或清算被关闭的银行;授权联邦储备银行发行联邦储备券以抵付政府债券、商业债券及银行的兑换;授权银行发行符合复兴金融公司认购条件的免税的优先股票;允许联邦储备银行在一年内以高于现行贴现率1%的条件,在确有财产作抵押的情况下贷款。

3月10日,罗斯福总统命令禁止金币、金条和黄金证券的出口,除非有财政部长签发的许可证。为防止投机,银行被禁止进行外汇交易。为了恢复公众对银行信任,罗斯福于3月12日发表了第一次“炉边谈话”。他向公众许诺,从3月13日起,经过政府审查合格的银行将陆续重新开业,并呼吁人们不要去挤兑现金,尽管银行能够满足一切兑付现金的需求。

根据《紧急银行法》的规定,2500万美元的联邦储备券进入了流通,到12月为止,共有超过2亿美元的联邦储备券进入流通领域;复兴金融公司购买了13亿美元的银行股票。联邦储备银行也贷给非储备银行和托拉斯,帮他们恢复信用。银行重新开业当天,发行了一种国库券,一天之内就被超额认购。银行重新开业后,存款超过了取款,恐慌被制止了,银行恢复了信用。

效果比预期的更加突出,到1933年4月初,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回流到银行,储蓄超过提款;储藏者也陆续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金融秩序基本趋于稳定。

这让一向对罗斯福不屑一顾的胡佛非常沮丧,虽然这项银行拯救计划草案是在他的任期内起草的,却最终成就了罗斯福的政绩。雷蒙德·莫雷则这样写道,“资本主义在8天的时间里被挽救了。”

有人欢喜有人忧,昔日华尔街的代言人尤金·梅耶,发现自己与新政府格格不入,于是在3月底向总统递交了辞职信,离开了纽约美联储的位子。此后,哈里斯便成为了银行家和白宫之间的中间人。

其次,放弃金本位制度。

与1926年相比,1933年3月,美国商品批发价格指数仅是当时的59.6%,农产品价格指数只有40.6%。这样低的价格指数,让定约在以前较高价格水平上的公私债务负担尤显沉重。而要想提高价格指数,减轻公私债务负担,金本位制首当其冲就得停止。

为了终止金本位制,4月20日至28日,罗斯福接连发布行政命令,把禁止黄金出口的规定范围扩大到了一切黄金国际交易中,并规定,除联邦储备银行外,任何团体和个人均不得握有黄金和黄金证券,对收藏者有特殊价值的金币及用于艺术品中的100美元以下的黄金证券除外。6月5日,国会通过了一项两院联合决议,宣布废除公私债务中的“黄金支付条款”,规定政府和私人债务中的黄金可用“法定货币”偿还,债主必须接受。

经过一番努力,罗斯福正式取消了金本位制 。这样做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提高了商品价,并彻底根除了银行挤兑的因素,确保了银行体系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最主要的是,放弃金本位,使得美元恢复灵活汇率,增加了提高国内商品价格的自由度,不需要再为了维持国际汇率而降低国内物价水平。当然,这样做也很好地控制住了黄金外流。最终,联邦储备系统的黄金储备在一个多月之内,从27亿美元增至33亿美元,准备金比率则从45.6%上升到59.7%。由于黄金储备在国库中,资金无法抽逃,财力未被分散,为日后大规模的公共工程投资和赤字财政实施打下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最后,美元贬值。

为了促成美元贬值,罗斯福首先在法律方面寻求了依据,最终他找出一个内战时期颁布的、允许政府以可变价格购买黄金的法令,从而名正言顺地获得了购买黄金的权力。此外,他还运用《复兴金融公司法》,成立了一家独立的公司,其主要职能就是购买黄金。所购得的黄金最终都作为了国库向该公司贷款的担保。

一切准备妥当,10月22日,政府购买黄金计划正式开始实施。随着黄金价格的不断上涨,每一盎司兑换美元的数量也不断攀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随着水涨船高,而美元的价值则开始贬损。9月份,每盎司黄金的价格为20.67美元,到10月25日,涨到了31.36美元,进入12月,攀升至35美元的新高度,美元的实际贬损率达到59.06%。

在美元不断贬值的同时,国内商品批发价格指数则上涨22%。同时,美元贬值直接导致对外贸易逆差缩小,使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而国库由于保有黄金量攀升,使得政府直接获利28亿美元。其中20亿美元成为稳定国际汇兑美元比价稳定基金,6.45亿美元被用来付清国民银行的债券,1.39亿美元用作联邦储备银行向工业贷款的基金。

在政治上,联邦政府也赚得“满堂彩”,由于联邦政府得到了实际拥有黄金的权力,并具备了宣布公私合同中黄金支付条款无效的权力,以及固定黄金价格的权力,最终,长期以来被国际银行家把控的国家货币主导权顺利交到了联邦政府手中。后来《银行法》和《证券法》的颁布和实施,进一步巩固了联邦政府控制国家货币政策的权力。

经过一系列的救赎政策,到1934年,美国的失业人数比1933年初减少了400万,至少提供了600万个工作岗位;1935年,农民的现金收入则从1932年的40亿美元上升到70亿美元;1936年,工商业倒闭企业的数量则是4年前的1/3。联邦储备委员会所发表的工业生产调整指数,1932年是58,1936年上升到121。各保险公司资产总值增加了30亿美元,银行体系安然渡过难关。国民收入和公司利润增加了50%以上,道琼斯指数上升了80%。

以上这些就是罗斯福“新政”中金融政策方面的举措。罗斯福新政被称为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它帮助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渡过了1929年至1933年的一场空前大灾难。美国资本主义得救了,也让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