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前,美联储还在试图发力阻止,那么危机爆发后,它又做了什么呢?实际上,股市崩盘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相当失败的,它不仅未能阻止大萧条,甚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并未向人们所期盼的那样放松货币政策,而是仍旧采取了紧缩银根的做法。当然,它这样做也有它的原因和理由:
首先,美联储受清算主义影响深远。美国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盛行“清算主义”。
他们认为,经济运行的波动无法、也不应该用政策调节来熨平。在经济过热时期投资和信贷难免过度扩张,从而积累过剩产能。当供给超多需求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市场“看不见的手”就会自动清除那些过度的投资以及劣势产能,从而经济进入以产出下降、失业上升等为代表的痛苦的出清周期。而这时候如果政府出手调节,反而会打断这种市场自我调节的过程,造成进一步的经济结构扭曲。这种思潮一度成为美国那个年代的主流经济思想。
也就是说,人们认为“大萧条”就是要把20世纪20年代所积压的过度发展的那部分挤出去。正如当时的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所说的:“清算劳动力市场,清算股市,清算农场主,清算房地产市场。”对此,美联储深以为然,他们觉得美国经过“大萧条”后,必然会重新回到一个合理的健康状态中去。那么,这时我们(美联储)就什么也别做了吧!
其次,一头扎在打击股市投机之上。的确,收紧的货币政策很有力地打击了股票投机。例如,美联储在1929年8月9日将银行间贷款利率提高至6%,紧接着美联储纽约银行将证券交易商的利率由5%提高到20%。很快,投机商们便陷入资金陷阱,他们除了不顾一切地逃出股市别无他路。10月和11月,整个股票市场被蒸发掉1600亿美元,这相当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生产总值。一位华尔街证券商悲怆地说:“经过精确计划,纽约货币市场上投资股票的贷款供应量突然急剧减少所造成的1929年危机,实际上是国际金钱大亨们算计好的针对公众的‘剪羊毛’行动。”效果何其明显,股市泡沫必须除掉,所以我们(美联储)不想改变。
最后,维持国际金本位制。美联储非常害怕会发生对美元的投机性攻击。英国就是前车之鉴,其在1931年就曾经历过那样的事情。因此,为了使美元免遭此类冲击,让美国避免脱离金本位制,美联储就采用了提高利率而不是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它认为保持高利率有利于吸引来美投资同时防止资本外流。但对挽救美国实体经济而言,这显然是错误的做法。
正是基于以上的这些认识,当时的美联储在“大萧条”发生之后,一直维持紧缩的货币政策,即使经济陷入衰退,失业率暴涨也并未作出调整。
当然,在整个危机过程中,美联储在最后贷款人这一职能的发挥方面也是不作为的。股市崩盘,银行业普遍陷入危机,它却未能对当时的银行挤兑危机予以足够的重视,致使许多银行相继倒闭,银行体系遭到严重破坏。最终,银行倒闭现象遍及全美,20世纪30年代有近万家银行相继倒闭。对此,卸任不久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如是说:“可悲的是,美联储未能履行其职责。甚至有些美联储理事希望借此机会进行行业洗牌,他们认为美联储应该什么都不做,让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自生自灭,这样留下来的就会是能力强的银行。”
尽管谁也不能将“大萧条”及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归罪于美联储,但是,它在危机之后的确没能履行好其两方面的职能,它既没有积极运用货币政策来防止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没能履行好维持经济稳定的职能,也没有很好地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导致许多银行倒闭,从而引发信贷及货币供给的萎缩。
当然,这一时期美联储自身的一些不完善也是客观存在的,比如,独立性、权力分散性、自身实力不足等。这也是影响它不能很好发挥职能的原因。为此,一个全新的、强有力的美联储正在为人所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