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计量概念:狭义的、广义的、货币存量、总量、增量

2020-02-1418:56:36货币的计量概念:狭义的、广义的、货币存量、总量、增量已关闭评论

在进行货币量统计和分析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碰到这么几个概念,即狭义的货币量、广义的货币量、货币存量、货币流量、货币总量与货币增量等。这几个概念分别有不同的经济含义,对他们进行统计分析的经济意义也不同。

1.狭义货币量与广义货币量

狭义货币量通常是指货币层次中的现金与活期存款。狭义货币量反映了整个社会对商品和服务的最直接的购买力,它的增减变化对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会形成直接的影响,因此,狭义货币量是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监测和控制的主要指标。在我国,狭义货币量是指M1层次的货币量。

广义货币量是指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准货币是指可以随时转化成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产品(如存款单、国库券等)。准货币的流动性小于狭义货币,它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潜在的购买力。该指标可以更全面地反映货币流通的状况。

2.货币存量与流量

货币存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我国中央银行公布的年度货币供应量就是货币存量。对货币存量或货币总量的统计分析还可以根据货币层次分为狭义货币存量和广义货币存量。

货币流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它表现为一定时期内(1 年)的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

3.货币总量与增量

货币总量是指货币数量的总额。货币总量可以是一定时期的流量,也可以是某一时点上的存量。

货币增量是指不同时间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通常是指今年与上年相比的增加额。在我国,中央银行公布的货币量统计指标通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货币存量即货币总量指标,另一部分是货币增长率指标。通常对货币增量的统计分析,可以为中央银行掌握货币流动状况提供另一个新的角度。

从表1.2 可以看出,2011 年年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85.2 万亿元,同比增长17.4%;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9.0 万亿元,同比增长8.6%;流通中现金M余额将近5.1 万亿元,同比增长13.3%。从货币政策监控的中介目标M2增长来看,比预期目标16%高出1.4,应在合理范围之内。但从月度来看,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 年12 月末,广义货币(M2)供应量达到85.16 万亿元。这一数字比11 月末的82.55 万亿增加了2.61 万亿元。换句话说,2011年12 月,M2新增量就达到了2.61 万亿元。对于M2单月的新增量来说,2.61 万亿已属于天量范畴。即便是在货币政策极其宽松的2009 年,M2单月新增规模最高亦不过2.4 万亿元。这或许意味着,尽管基调仍为“稳健”,但事实上的“宽松”已经在2011 年的最后一个月到来。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