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冲击:解构布雷顿森林体系

2020-02-1417:50:43尼克松冲击:解构布雷顿森林体系已关闭评论

1971年4月至5月初,投机客卖出美元并大量囤积德国马克,德国为了稳定马克汇率入市买进50亿美元。相对于那个对冲基金还未被发明出来的年代,50亿美元显然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到了1971年5月5日,德国央行感到压力山大,他们不得不作出选择,在一定范围内允许马克自由浮动。这就是弗里德曼一向所主张和津津乐道的所有货币汇率自由浮动的理想。不过,马克的低头对于缓解整个美元危机效果十分有限,美国黄金储备日益捉襟见肘,更为危急的是,美国的贸易赤字高企,这成为了一个政治敏感问题。尼克松再也坐不住了,他想立即采取行动扭转这种局势,不过,他的幕僚们却意见相左,他们很难达成一致。

其中,沃尔克和舒尔茨主张关闭“黄金兑换窗口”,伯恩斯却强烈反对,他认为:“没有黄金做担保,美元就是一张纸。如果不能确保金本位制,美国政府的信誉就不复存在,更不要说抵御通货膨胀。”

尽管伯恩斯不同意,却未能阻止一个大胆的计划的出台。1971年8月12日发生的一件事情则让这个计划提前了,当天英国政府要求美国对英国持有的7.5亿美元的贬值风险作出担保。周五,尼克松把15位顾问召集到戴维营,他坚持此事不得告诉外人。但沃尔克并没这么做,他通知了国务院的一名同僚和日本人。

那么,这个大胆的计划是什么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二是为了防止通货膨胀的影响,工资和物价90天内不得上涨;三是美国将对进口商品征收10%附加费。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康纳利一手打造了这个计划,并想以进口附加费为要挟,来迫使其他国家重新考虑本币兑美元汇率。

1971年8月15日,这是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尼克松在全国电视讲话上公开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虽然他的宣言并不明确,但其基本上承认美元当时已经处于非常疲软的状态,这使得它无法再领导并称霸世界。

就这样,维持了25年之久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结束,尼克松的决定可谓是一次重大的改变,它催生了今后15年世界范围内的公开论战和经济混乱。不过,就当是来看,尼克松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8月16日,道琼斯指数跃升33点,创下当时最高涨幅的纪录。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得到众多媒体交口称赞。

不过,此时有一个人却显得异常忙碌和紧张,他就是保罗·沃尔克,他不得不在总统宣布这一重大消息的当天夜里就乘飞机前往欧洲,他要向欧洲各国央行的行长及各国财政大臣们做好解释工作,以此来消除他们的疑虑和恐惧,后来沃尔克回忆说:“我们已经拥有一个呼吸的空间,但我充满希望地看到一个秩序体系的重建和再现。”正如他所说的,在接下来两年的时间里,他不停在全球范围内活动,希望重新拼凑起外汇兑换市场的秩序体系,但均以失败而告终。

沃尔克不得不面对《布雷顿森林协定》土崩瓦解后的局面:美国失去了领导地位,并且要不情愿地面对过热的国家经济。多年以后,沃尔克提到当年放弃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决定都感到十分后悔,他说,“货币市场无人负责了,欧洲人因为不能忍受汇率的不确定性而创建了自己的货币欧元,但他们现在也有了麻烦。”

实际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对美国国内经济冲击更大,正如舒尔茨所说的,“价格管制让人产生了通胀正得到控制的错觉,这让尼克松对经济法则更加满不在乎。”的确如此,尼克松对于伯恩斯及货币政策毫无好感,也十分不在意,他宁可更多地去依赖“所得政策”。所谓“所得政策”,是指战时对工资和物价进行管制的政策。如今,尼克松再度运用被弃用许久的战时规定,开始在美国实施工资与物价管制。在这种政策的刺激下,价格相对适度增长,美国CPI自1972年始开始飙升,通货膨胀一直到1972年年底都没有反弹,这让尼克松在当年轻松地连任成功。

只不过,这种人为控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90天的工资和物价冻结期导致美国政府必须制定更为复杂的二期措施,然后又推出了三期措施,直至1974年方才结束。伯恩斯及美联储由于担忧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对经济造成更大的打击,不仅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应对,反而维持长时间的负利率。这样一来,宽松货币政策将美国货币供应变得像一个沸腾已久的高压锅,盖子压得再紧也还是会爆开。

1974年8月,当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而辞职时,美国通货膨胀率已经超过了11%。很快,它还会涨得更高,到1979年,美国通胀率逼近15%,伯恩斯发表了一次重要的主题演讲《央行的痛苦》,他认为全世界各国央行都是失败的,因为这些国家的元首宁愿违背经济法则,也不肯冒险惹怒他的选民们。

其实,伯恩斯似乎还可以加上一句——凡是顶不住政治压力的美联储主席,即使违背经济法则,也不肯去冒险忤逆他的顶头上司——美国总统。正是因为他的谨慎和妥协,后人将其称为当代“最政治化”的美联储主席。显然,他在美联储主席位子上的成就远远不及他作为一个经济学家的口碑。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