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1914年,是国际金本位体系的 “黄金时代” ,也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全盛时期,金本位制作为迄今为止一种比较完善的国际货币制度,对于推动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繁荣和发展功不可没。
1.促进了商品生产与流通的发展。
严格的固定汇率制便于生产成本核算及国际支付,国际投资风险很小,推动了商品生产、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的极大发展。
2.保持了汇率的稳定。
在金本位制度下,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是铸币平价,并受外汇供求关系的影响,汇率在黄金输送点范围内变化,其波动的幅度较小。 相对稳定的汇率,是对外贸易与对外信贷的安全保障,为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3.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国际金本位体系要求各国遵守的三条规则,如果得到严格遵守,那么国际收支就可能自动平衡, 任何国家都不会因国际收支失衡、黄金枯竭而放弃金本位制。 基于此,国际金本位体系从1880-1914年经历了35年的“黄金时代"。
4.有助于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
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一般情况下国内平衡服从于对外平衡,即把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当做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其次再考虑国内物价、就业和国民收入等情况,这样就从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更有可能协调其经济政策。
因此,今天仍有部分经济学家希望“复归”金本位体系。 诚然,国际金本位体系在当时是一种最佳选择,对世界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评价金本位体系时,不应忘记以下因素:
在这个时期, 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稳定,没有战争和重大经济危机; 黄金生产因金矿的不断发现每20年增长一倍,黄金供应比较充足; 英国有能力为各国提供商品和信贷,既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又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才造就了金本位体系的“黄金时代"。 当这些因素随时间推移而消失时,金本位体系的缺陷就暴露无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