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是金额;利率是比率。
现代人经常会提到利息这个词汇,那么利息到底指什么呢?所谓利息,它既是资金拥有者因为借出资金而获得的利润,又是资金借贷者因使用资金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实质上,利息是利润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那么,哪些因素会导致利息的形成呢?利息是怎样出现的呢?
第一,延迟消费。
资金拥有者借出现有的资金,就会使自己的消费延后。一般来讲,消费者对现在商品的偏好会多于对未来商品的偏好,因此在自由市场上便会出现正利率。
人们对现在的满意程度与对将来的满意程度的比值就是时间偏好。经济学家在强调各种原因驱动下个人行为的时间体现时经常用到“时间偏好”这个名词。
第二,预期的通货膨胀。
在通货膨胀的经济时期,相同数量的金钱只能买到较少的商品,那么这期间的损失就需要由借款人向放款人来补偿。
第三,代替性投资。
资金持有者有权选择资金的投向,放款人选择借出金钱,就等于放弃了其他投资可能产生的回报,因为这中间有一种机会成本的存在。因此,这种机会成本就需要借款人来承担。
第四,投资风险。
借款人随时都可能会破产、潜逃或欠债不还,为了预防这些情况的发生,放款人需要收取额外的金钱作为抵押。
利息作为资金的使用价格,在市场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政府行为产生影响。
利息收入在全社会的经济利益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政府在调节市场经济时经常将它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来使用。当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时,货币就会流入资本市场,反之,则相反。
第二,对居民的资产选择行为产生影响。
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储蓄比率也在不断加大,资产选择行为随之产生。大量金融工具的存在是居民进行资产选择的客观基础,但是其主要诱因还是在于利息收入。居民的自发资产选择行为大大影响了宏观经济调控和微观基础的重新构造。目前,中国经济呈现出一种高储蓄率的特征,它为经济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第三,对企业行为产生影响。
利息会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产生直接影响。企业会千方百计减少资金占有量,并比较各种资金筹集方式以此来降低成本、增进效益。
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共同决定了利息的多少,其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从中可以看出,利率对利息具有重要影响。
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就是利率,它是决定利息多少的因素与衡量标准。
很多复杂因素都会对利率水平产生影响,它受到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产业的平均利润水平、货币的供给与需求状况、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都会对利率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物价水平、利率管制、国际经济状况和货币政策等也是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划分利率种类的方法和角度有很多,它们可以将不同种类利率的特征清楚地表现出来,按照不同的标准,利率可以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基准利率与一般利率;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非银行利率。
市场化、基础性、传递性是利率的基本特征。作为一种资本价格,其价格的高低也会受到货币供求状况的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状况会对企业利润水平的高低和人们收入的多少产生决定性影响,进而对储蓄供给与投资需求、货币的需求和供给等产生影响。
国家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利率水平的影响,因此,国家对利率的管理涉及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等多种形式。国家根据其经济政策对利率水平进行干预,并以此来影响经济发展。
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利率的变动,但是一国的经济状况是众多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只有搞清楚一国的经济状况,从整体出发,才能对一国的利率的现状和变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