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是如何影响经济的

2020-02-1317:34:29存款准备金是如何影响经济的已关闭评论

存款准备金是一种备用财富,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支付。

很多人都遇到过在ATM机上取钱但是机器没钱或者钱不够的情况,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但是,应该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容忍这种情况出现,如果遇到要提取大量现金的时候,这种情况更是无法接受的。

存款准备金出现之后,人们这方面的担心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各商业银行按照中央银行根据相关法律做出的规定要求,将所吸收的存款的一定比例存入人民银行开设的准备金账户中,以此来调节自身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行为。

20世纪30年代,存款准备金制度在国家经济宏观调控上的作用还没有那么突出,它只是作为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一种控制手段。随着其自身的不断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日渐突出。通常,中央银行决定存款准备金的比例,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部分。央行在国家法律授权中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将自己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比率交存央行,这个比率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按这个比率交存央行的存款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而金融机构在央行存款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的部分为超额准备金存款,超额准备金存款与金融机构自身保有的库存现金构成超额准备金(习惯上称为备付金)。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是超额准备金率(即备付率)。金融机构缴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一般情况下是不准动用的。而超额准备金,金融机构可以自主动用,其保有金额也由金融机构自主决定。

“存款准备金”的特点是典型的规模可测、可控资金,只要“机构专业”“规模合理”“科学运营”,就会发挥既能控制“热钱”“准热钱”,又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独特作用。

通过建立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助于在流动资产状况发生变动时稳定隔夜利率——缓冲职能;为中央银行提供了准备金需求的一个来源,从而可以补偿通过自发性因素产生的流动性资产供给——流动资产管理职能;可以被作为一种控制货币总量的手段——货币控制职能;可以被认为是中央银行收入的一个来源——收入或税收职能。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30多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多次调整。从2010年1月到2011年3月以来,央行连续9次提高人民币的存款准备金率,经过2011年3月25日上调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20.00%,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也达16.50%。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1年4月17日宣布,从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上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自2011年以来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在过去一季度里先后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这也是央行自2010年以来准备金率的第10次上调。此次上调之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20.5%的历史高位。

专家认为,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频繁上调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收缩银行体系的宽裕流动性。央行每上调0.5个百分点,就能带来银行3600多亿资金的冻结。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于调节资金的流动性、有效管理通胀预期、消除由货币因素引起的通货膨胀是十分有利的,这种有利作用在通胀压力较大、CPI居高不下、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情况下,效果更为明显。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