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一度被西方人称之为“罪恶的渴望”,因为它总是与罪恶相连的。正是出于这样的渴望,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中国行记在欧洲风靡一时。来自热那亚的哥伦布认为书中 “中国遍地是黄金” 的记述是真实的, 为此他要不惜一切地去到中国寻找黄金。 中国他到底没能找到, 可他最终为西方殖民者打开了一道方便的寻找黄金之门,同时也是罪恶之门····
一、《马可·波罗游记》与“中国遍地是黄金” 的传说
"这是一片富饶的土地,华丽的宫殿让人瞠目结舌”、 “ 饰品、 珍宝、 瓷器、古玩件件让人爱不释手”“这个国家盛产黄金, 黄金酒器、 白银餐具比比皆是” 、 “香气扑鼻,多么美妙的香料”·.··这些都是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的描述。1928年, 冒险家和商人马可·波罗 将东游途中的见闻整理成册, 著成游记。 这本书记录了亚洲许多国家的情况, 其中 很大篇幅都是在叙述中国。 在书中, 马可·波罗 将中国描述成为一个“遍地是黄金”的国度, 这里富饶、 美丽, “国王过着奢侈而又富贵的生活。”
在《马可·波罗游记》诞生后的数个世纪里,143种手抄和印刷本流入欧洲。 当时, 欧洲人既对“中国遍地是黄金” 的说法产生质疑, 同时又向往和渴求来到这个伟大而又奇特的国家。 几百年后, 欧洲 很多探险家怀揣着 《马可·波罗游记》展开了寻找中国之旅。
1271 年, 只有 16岁的马可·波罗从意大利启程, 历尽艰险万里迢迢来到了中国。 在这里, 马可·波罗看到的是笔直的街道、 富丽堂皇的宫殿还有人们所使用的精美绝伦的用品” 。 从那 时起, 马可·波罗对于中国的印象除了“举世无双” 之外, 还有“遍地是黄金” 。
在中国生活的20年中,马可·波罗被中国各地的繁荣景象所吸引。 风景如画的山水、 轻如蝉翼的丝绸、 芳香四溢的香 料以及象征财富的黄金都让马可·波罗为之陶醉。 在马可·波罗的印象中, 丝绸、 香料、 胡椒这些在欧洲无比贵重的物品竟成了中国寻常百姓的家居用品,这一切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后来,马可·波罗回到了家乡。他将在东方几十年的所见所闻整理成书,向世人昭示着东方的富庶与文明。 资本主义萌芽正在当时的欧洲出现, 渴求财富和商品市场的欧洲人迫切希望来到中国和东方。 最终, 马可·波罗的游记和“中国遍地是黄金” 的传说引发了世界历史上一个又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
ニ、 怀着黄金梦想的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人们形容新的发现时, 都喜欢这样说: "就像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一样。" 没错, 正是哥伦布发现的美洲,但是那时候的哥伦布却不这样认为, 他认为自己登上的是亚洲的土地。
很多年前,一本《马可·波罗游记》刺激了欧洲人的寻金梦,同时也刺激着哥伦布那颗渴望黄金的心。 马可·波罗夸张地描述东方的富庶, 在那里遍地都是黄金和香料,如果你愿意,就会有大把大把的黄金揣进口袋。自从看过那本书后, 哥伦布对东方 "黄金遍地,香料盈野” 深信不疑, 他幻想着可以航海远游, 来到那诱人的黄金国度。
哥伦布相信大地球形说, 他认为只要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传说中的东方。1486 年, 哥伦布向西班牙国王提出这个主张,但是没有得到国王的同意。 直到1492年,女王伊萨伯拉与其丈夫斐迪南国王才采纳了哥伦布的建议。 从那一刻起, 哥伦布拥有了王室赋予的名义去寻找东方的航路。
哥伦布率领着三艘帆船从巴罗斯港口出发,在浩渺的大海上航行近三个月后才到达巴哈马群岛。 最终, 船队到达了古巴,哥伦布眼前的景象令他十分失望。 在他认为是东方的这片土地上, 并没有大块的黄金和满地的香料, 满目的丛林并没有富庶的迹象。尽管如此, 哥伦布返回西班牙后依然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 当他登上巴罗斯港口时, 迎接他的人早已等候多时。岸上人头攒动, 礼炮高鸣。 王室将哥伦布视为上宾, 女王几次向他致敬, 并赐给他象征海军元帅的战袍。 哥伦布在《航海日志》中这样写下自己的心情: “我个人长时期在宫廷里同许多要人斗争, 他们反对我, 断定我的计划是疯狂的。 可是眼下如我所希望的, 靠上帝保佑, 这事业已有若干成功了, 它为基督增添了荣耀。" 神父贝特鲁评价说道: “哥伦布航行到地球的另一端, 让我们知道这世界的另一半是 什么模样, 谜团一经解开, 以后的发现可能会更惊人。”
哥伦布并没有满足于此, 在随后的时间里, 他先后三次远航到美洲, 发现了牙买加、波多黎各、 多米尼加等地, 并到达了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和巴拿马。 他的这些发现无一例外为西班牙的殖民事业打下了基础。 可是, 哥伦布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判断产生过怀疑一一至死他都在认为自己发现的就是亚洲, 而不是美洲新大陆。 后来, 一个叫做亚美利加·维布西的人经过南美海岸的考察, 才证实哥伦布口中的亚洲并不正确,那片土地是一片新的大陆。 到了 1507 年, 德国地理学家沃尔德塞姆勒将美洲大陆命名为“亚美利加"。从那以后, 哥伦布发现的土地才有了自己的名字。
由于哥伦布对东方土地的探求才推开了美洲的大门,但是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 正是他的发现, 欧洲殖民者像一只只眼红的饿狼一样扑向了那片土地, 使美洲大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加拿大著名学者曾说过:“黄金 给世界的偏僻角落带来文明的火炬; 遗憾的是'罪恶的渴望' 也给我 们展 现了奴隶战争与残酷竞争的恐怖场面。"
三、 怀着疯狂的寻金梦想的西班牙殖民者对印第安帝国的毁灭
早在公元前1500年,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 巴西一带居住着具有高度文明的印第安部落-玛雅。 玛雅是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 玛雅人创造出当时世界上最精准的历法,并且在数学上率先发现了"0"。当时的玛雅人使用一种象形文字,约有3万个词汇,语言丰富。玛雅文明在物质文化、 科学、 艺术等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大约在公元8世纪~9世纪的时候,阿兹特克在玛雅的基础上兴盛起来。 聪慧的阿兹特克人用勤奋的双手和睿智的头脑建立起一座伟大的城市一一特诺奇蒂特兰城。 这座城市建立于墨西哥几 个小岛之上, 人口多达600万。 其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城拥有30万常住居民, 而此时的英国伦敦才只有不到 20万的人口。 当时的特诺奇蒂特兰城的繁荣程度超越了同世纪的很多城市,其中包括君士坦丁堡和欧洲一些国家的中心城市。
1519年的一天,西班牙殖民者科尔特斯来到了墨西哥。 他发现这里的印第安人只会耕田、 经商劳作, 武器十分落后。 这时, 科尔特斯的心中打起了阴暗的“小算盘”: “这里是如此的富庶, 当地的居民竟然没有铁器, 这是获得财富的一个大好机会!” 西班牙人在《墨西哥的发现与征服》中这样记录到: “他们企图在几天之内就飞黄腾达,大发横财, 由卑微 低贱者一跃而成为上层社会中的一员。 由于这种越来越膨胀的黄金欲念和攫取财富的野心难以满足, 使得他们不顾一切地杀人··他们之所以如此地杀人, 仅仅是为了追求一个目的,即攫取黄金。”
有了掠夺黄金的想法之后,1519年11月的一天,大批手持武器的西班牙殖民者开始了对特诺奇蒂特兰城的侵略。 面对外来入侵者的侵犯, 阿兹特克人誓死捍卫自己的土地。 西班牙人的进攻连连受挫, 伤亡惨重。 相传, 当阿兹特克人打扫战场上, 几乎每个西班牙士兵的尸体上都藏有大量的黄金和宝石。愤怒的国王听到这一消息, 立即下令将黄金、 宝石 沉入湖底, 以防西班牙人再次掠夺。
被黄金和欲望冲昏头脑的西班牙人不肯善罢甘休,1521年5月他们又一次卷土重来。 西班牙殖民者吸取了上一次轻敌失败的经验后,卑劣地采取围攻手段。
他们将特诺奇蒂特兰团团围住, 使其成为一座孤城。 在给养供应不足、 水源被破坏的情况下, 阿兹特克人很难突出重围。 1521年7月, 这座美丽而又文明的城市沦陷于西班牙殖民者的魔爪之中。 事后, 阿尔特斯回忆道: “这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城市,很多次我们都不忍心下手去破坏它。 可是, 为了打败阿兹特克人, 占领这片土地, 我 们不 得不 将城市夷为平地。 为了黄金梦, 我们在所不惜。
就这样, 西班牙人残忍地攻占了特诺奇蒂特兰城。 得手后的他们无暇享受胜利的喜悦,而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黄金宝藏的下落。 西班牙殖民者采取一切手段企图从阿兹特克人的口中得到想知道的一切, 可是没有一个人开口吐露宝藏的秘密。 急红眼睛的西班牙人甚至将当地酋长绑在柱子上, 严刑逼供黄金的下落, 但是他们的想法落空了。 尽管勇敢的阿兹特克人没有透露关于宝藏的任何信息,可是疯狂的西班牙暴徒却将一切黄金、 珠宝收入囊中,并且放火烧毁了这座美丽的城市。
随着冲天的火苗, 特诺奇蒂斯特兰城化为灰烬。 据资料记载, 残暴的西班牙殖民者疯狂地掠夺财富长达数月, 而最后的那一场大火也许就是阿兹特克人愤怒的象征。 除了阿兹特克, 西班牙殖民者的魔爪还延伸到印加帝国和古哥伦比亚。 出于对黄金的极度渴求, 西班牙暴徒亲手毁灭了一个又ー个印第安帝国。 同时, 被掠夺的财富也见证了西班牙人的贪婪与暴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