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大军因何败于八万精兵: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与如何实现规模效应

2020-02-1021:42:06百万大军因何败于八万精兵: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与如何实现规模效应已关闭评论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

公元383年8月,前秦皇帝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苻坚骄狂地宣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这就是成语“投鞭断流”的来历。

东晋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东晋皇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

双方在淝水展开激战。结果,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前秦的军队规模不可谓不大,但最终还是吃了败仗。看来,“阵容庞大”不一定能产生必然的正面效果。在经济学中,厂商的生产规模大,往往也不一定能让生产成本降下来。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规模经济的概念。

规模经济又称规模效应,指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单位成本呈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若厂商的产量扩大一倍,而厂商增加的成本低于一倍,则称厂商的生产存在规模经济,与规模经济对应的是规模不经济。一般来说,随着产量的增加,厂商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最终厂商扩大规模使得生产处于规模经济阶段。

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实际生活中,机器、设备往往具有不可分割性,有些设备只有在较大的生产规模下才能得到使用。第二,规模扩大有利于专业分工。第三,随着规模扩大,厂商可以更为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包括一些副产品。第四,随着规模扩大,厂商在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就拥有更多的优势,随着产量的增加,这些优势就逐渐显示出来。

在现实中,采取多大规模能实现成本最小化,取决于企业生产与市场的特点。从生产的角度来看,一个行业所使用的设备越大越专业,技术越复杂,创新越重要,规模就越大越好。从市场的角度看,产品标准化程度越高,需求越稳定,规模就可以越大。例如,在钢铁、化工、汽车等重型制造业中,这些企业的规模往往相当巨大,小企业难以在这些行业生存。

但是,规模经济并不意味规模越大就越好,对于特定的生产技术,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生产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造成规模不经济的原因主要是管理的低效率。由于规模过大,信息传递费用增加,信号失真,滋生官僚主义,使得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更大,出现规模不经济。

要实现规模经济,首先必须谋求单位成本的有效降低。

第一种情况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一直在下降。这种行业的生产技术特点是在开始时需要大量投资,以后产量增加时,每单位产品增加的成本并不多,最初的投资分摊在越来越多的产品上,从而平均成本越来越少。

第二种情况是,无论产量如何变动,平均成本基本不变。这种行业一般在经济中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行业,它的市场需求量不大,产量也不大,所用的生产要素并非经济中较为紧缺的要素,因此不与其他行业争夺生产要素,即使产量增加,要素价格不会上升,成本也不会增加,而且初始的投资也不大,例如钢笔等小物品。

其实,更多的是第三种情况,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先下降。当产量的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平均成本达到最低。如果产量再增加,平均成本就增加了。也就是说,平均成本先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后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达到平均成本最低时的产量就是适度规模的产量。

有很多企业,成本降不下来,效率上不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实现适度规模。实现适度规模的原则适用于所有行业,不过各个行业实现的方式并不一样。像钢铁、家电、汽车这些行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强,因此适于集中生产,即工厂的规模要大,而且集中在同一地区,才能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另外一些行业如零售商业,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集中进货,统一的物流配送,统一的管理制度,保证了成本最低。

相反,如果一个行业使用的设备并不是大型的,技术与生产工艺也不复杂,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和承担的风险并不大。从市场的角度看,产品标准化程度低、需求多变,规模就可以小一些。所以,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究竟是规模大一点好还是规模小一点好,要依据现实情况而定。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