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夜人”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曾经将政府的职责描述成“守夜人”的角色,即如果市场一切运作正常,政府就不会也不应该对市场进行干预。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它通常解决不了诸如外部性(例如污染)、公共产品(路灯)以及垄断等问题。有人将失灵的市场比喻成一个“可怜的孩子”,而政府这个时候就充当着一个“宽容的母亲”的角色。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存在的关系
市场有时候无法避免例如污染这种外部性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出面干预,通过行政管制,法律、经济等手段来减少市场带来的过多的污染。这是一些负面的外部性的例子。当然,也有很多正面的外部性的例子,例如发明。由于发明产生新的知识,但是发明者通常无法从发明当中获得足够的补偿和回报,这是由于这些知识往往很容易就传播到外部,不再为发明者所有。因此,相关部门通过设立专利,对这些发明进行保护,为发明者提供一定的激励,鼓励发明人从事创造性的活动。
我们都知道比尔·盖茨创办微软公司的故事。比尔·盖茨之所以如此成功,一方面源于他的努力和机遇,另一方面就是得益于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如果没有专利保护,在盗版猖獗的境况下,微软公司是很难得到足够的回报的。
市场失灵与公共产品存在的关系
所谓公共产品,就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大到太空研究、国防,小到路灯、垃圾桶等。
某居住小区有个单元的路灯坏了,居民们晚上回家非常不方便。一天晚上,一位住户因为天黑看不清路而摔了一跤,于是第二天他便找来电工把路灯修好了。有了路灯,小区的居民们晚上进出也就方便多了。但是过了没多久,路灯又坏了,于是他又找来电工修理,两次下来花了不少的修理费。他心想,这并非自己一家的事,大家都得到了方便,修理费理应由大家来共同支付。于是他算了算每一家应该出多少钱,然后挨家挨户去要。他满以为大家会痛痛快快地把钱给他,并对他的行为表示感谢。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有人竟然埋怨说他没跟大家商量一下就自作主张修理了路灯,也有人说没人请他修理,是他自己心甘情愿做的,凭什么要让他们掏钱,要收钱的话他们情愿小区继续黑下去……总之,就是没有人愿意出钱,并且对他的行为表示了不满,大家的态度让这位住户感到非常郁闷。
假如一开始就由物业部门出面把坏了的路灯修好,就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了,因为有些东西必须由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提供。
市场失灵与垄断存在的关系
垄断也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一方面,由于垄断阻碍了自由竞争,因此造成了决策者的错误选择,并导致资源缺乏有效的配置。
2007年7月,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多次组织、策划、协调相关企业商议方便面涨价幅度、步骤和时间。由于涨价信息通过媒体发布了出来,一些地方出现不明真相的群众排队竞相购买方便面的现象。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及相关企业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价格法》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中的相关条例。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国家发改委立即做出了决定:责令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立刻改正错误,公开向社会作出正面说明,消除不良影响,撤销三次会议纪要中有关集体涨价的内容。同时,国家发改委还提醒,所有行业协会与经营者应该引以为戒,正在酝酿串通涨价的要立刻停止;已经有串通涨价苗头和行动的要主动纠正,立即停止执行。
2007年8月18日,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发出致消费者的公开信,承认其行为违反了《价格法》的有关规定,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对此向消费者表示歉意,并表示将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提出的整改要求,倡导行业内企业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尽量消化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力保方便面市场价格的稳定。
上面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市场失灵的状况下,政府理应出面维持市场秩序,维护正当竞争,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不受损害。
政府不仅在解决外部性、公共产品和垄断上发挥作用。当市场经济出现了本身不能解决的社会目标问题时,政府也有权力进行调节。例如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常常会造成农产品丰收可是农民的收入却减少的现象。这显然与社会公平原则不相符,如果仅仅靠市场机制自身调整,这个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这时就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适当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对农民给予补贴等,以保障农民的权益。
在市场失灵的时候,经济运转需要政府出手相助,这样才能保障经济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