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投资巨星一对冲基金经理人的竞争
对冲基金的魅力或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它的机制,而在于对冲基金经理。如果单纯谈对冲基金机制特点,则这本书会索然无味,事实上,巴顿·比格斯着墨最多的还是对冲基金经理众生相,通过他们的理解感悟折射出行业特点,以及他们不同的行为方式、心理活动给基金运作带来的具体影响。
对冲基金的竞争某种程度上是基金经理人的竞争。 基金经理人也称为投资人,巴顿·比格斯把投资人分为3类:
少数投资巨星、一些优秀投资人和大量的“赶路者"。 大量的对冲基金被淘汰,其主要原因是它们大都由大量的“赶路者"经营。
只有那些投资巨星才能确保其经营的对冲基金在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投资巨星是怎样的一些人呢?
巴顿·比格斯说,投资巨星就是旧日的“马语者” 。 那些强健的骏马一般都比较有野性,但总还是有少数人能够安抚和制服它们,这些少数人就是“马语者"。
没人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他们也从来不解释。 他说,投资巨星们确实具有某种感知市场的魔力,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凭直觉做出正确的选择。
巨星们用真谛和智慧滋养自己的头脑,能感知"近前" 就要发生的事,这种能力也称为“天眼”.
我们能感知巨星们这种能力的存在,但却不知道这种能力从何而来,因此投资巨星是可遇不可求的。 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了解投资巨星与一般投资人之不同,那就是他们特殊的行为习惯或习性。
巴顿·比格斯举了一些例子,杰克在管理时间方面非常理性,不让别人浪费他的时间,打断别人的谈话或挂断电话也是有名的;阿尔法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投资上如此,打高尔夫球亦如此,尽管球艺不高,但他总是刻意打好,对打不好的球耿耿于怀,始终不能原谅自己。
作者说,成功的大型对冲基金创始人无一例外地对下属都十分严厉、苛求。 好心肠、好脾气,容许下属犯错的管理者最后都会被淘汰,这似乎成为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