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掉期交易产生的历史背景

2020-01-1719:58:16外汇掉期交易产生的历史背景已关闭评论

1981年,IBM公司和世界银行进行了一笔瑞士法郎和德国马克与美元之间的货币掉期交易。

当时,世界银行在欧洲美元市场上能够以较为有利的条件筹集到美元资金,但实际需要的却是瑞士法郎和德国马克。

此时持有瑞士法郎和德国马克资金的IBM公司,正好希望将这两种货币形式的资金换成美元资金,以回避利率风险。

在所罗门兄弟公司的中介下,世界银行将以低息筹集到的美元资金提供给IBM公司,IBM公司将自己持有的瑞士法郎和德国马克资金提供给世界银行。

通过这种掉期交易,世界银行以比自己筹集资金更为有利的条件筹集到了所需的瑞士法郎和德国马克资金,IBM 公司则回避了汇率风险,低成本筹集到美元资金。

这是迄今为止正式公布的世界上第一笔货币掉期交易。通过这项掉期交易,世界银行和IBM公司在没有改变与原来的债权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情况下,以低成本筹集到了自身所需的资金。

1982 年德意志银行进行了一项利率掉期交易。

德意志银行对某企业提供了一项长期浮动利率的贷款。 当时,德意志银行为了进行长期贷款需要筹集长期资金,同时判断利率将会上升,以固定利率的形式筹集长期资金可能更为有利。

德意志银行用发行长期固定利率债券的方式筹集到了长期资金,通过进行利率掉期交易把固定利率变换成了浮动利率,再支付企业长期浮动利率贷款。

这笔交易被认为是第一笔正式的利率掉期交易.

在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潮流的背景下,掉期交易作为一种灵活、有效的避险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衍生工具,越来越受到国际金融界的重视,用途日益广泛,交易量急速增加。

近来,这种交易形式已逐步扩展到商品、股票、期货及汇率、利率以外的领域。 由于掉期合约内容复杂,多采取由交易双方一对一进行直接交易的形式,缺少活跃的二级市场和交易的公开性,具有较大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因此,从事掉期交易者多为实力雄厚、 风险控制能力强的国际性金融机构,掉期交易市场基本上是银行同业市场。

国际清算银行(BIS)和掉期交易商的同际性自律组织国际掉期交易商协会(ISDA),近年来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指引和准则来规范掉期交易,其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交易者和监管者的重视。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