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祁县乔家是显赫一时的商界大贾。 这个家族是白手起家的典范,所创造的商业神话直到现在还被人们津津乐道。
乔家的创始人叫乔贵发。 乾隆初年,乔贵发为做生意而远离家乡走西口,最初只是在包头的一个当铺中做普通的小伙计。经过十几年的积攒,乔贵发手里攒了一部分钱,就萌生了自己开店铺做生意的打算。 于是,他找到自已的同乡开了一个规模比较小的店铺取名广盛公。 但是,乔贵发的生意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红火,甚至可以用生意惨淡来形容。
乔贵发一贯秉承着义中取利的原则,从不做坑害顾客的事情,还十分珍惜自己的信誉。 也正因为乔贵发的这些经商之道,他的债主们十分信任他,并不急着找他收账,而是约定3年之后再向乔贵发要账。
这3年时间给了乔贵发喘息之机,他对自己的经商策略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并在以后的时间中改掉了这些缺陷。因此,广盛公的生意一天天地好起来。3年后,乔贵发不但还清欠款,还有许多赢利,生意越做越大。乔贵发对自己生意的复兴十分满意,并把广盛公改名为复盛公。乔家的生意就这样慢慢地发展开来,逐渐在山西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在各地开设了许多分号。乔贵发死后,他的后人继续秉承着祖先的经商之道,商业家族势力更加强大了。
在乔家商业的发展中,有一个人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这个人就是乔致庸。 他是真正把乔家的家族生意和票号发扬光大,使乔家成为闻名全国的商家的人,也是晋商中的代表人物。
乔致庸,字仲登,生于清嘉庆二十三年,是乔家的第三代传人。那时,乔氏家族的商业实力历经两代人的辛苦经营,家境已经十分富裕了。
乔致庸幼年读书很用功,并中了秀才。 他也因此而大受鼓舞,准备进一步考取举人,走上仕途之路。但事与愿违,乔致庸的父亲死后,家族事业由他的兄长掌管。 可是,这位兄长因为一次商业经营的失误而一蹶不振,整日郁郁寡欢,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临死前,他把整个家族事业托付给弟弟乔致庸管理,因为这个弟弟的才能一向都受到大家的夸奖。 他相信乔致庸有能力把家族事业经营好。
临危受命,乔致庸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仕途之路,从此走进了商场的沉浮,走上了经商之路。
也许乔致庸有着天生的经商才能,他不仅有着许多雄才大略,还很善于在混乱的商场中进行决断,是位商场高手。 在他的精心策划下,乔家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发展为复盛公、复盛西、复盛全、复盛协、复盛锦、复盛兴、复盛和等拥有众多分支机构的庞大的复字号商业网络,几乎垄断了那里的商业市场。那时,世人感慨于乔家商业的繁荣,有“先有复字号,后有包头城”的说法。后来,乔致庸还创立了几家名扬国内的票号,如大德通、大德恒。在他的苦心经营下,乔氏家族的商业网络遍及全国各大城市、水陆码头。
乔致庸的成功之道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十分善于用人,对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才尽其用,既能完全发挥出每个人的才能,又不会出现手下人忙碌不堪的现象。乔致庸与他的爱将阎维藩之间就发生过一个礼贤下士的故事。 阎维藩在来乔家之前本是平遥著名的商家蔚长厚票号福州分庄的经理。他在与蔚家合作的过程中本来是十分愉快的,但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却让他不得不离开那里。 阎维藩性格豪爽,与一位年轻的武官恩寿交往十分密切。恩寿虽然很有才能,却屡屡得不到升迁。 他无奈之下找到好朋友阎维藩,想从他那里借一些银两疏通关系,以便能够升迁。 阎维藩听到朋友的打算后,十分支持,当即就答应借给他白银10万两。恩寿十分感激阎维藩,发誓事成之后一定把这些银两及时归还。 但是阎维藩借钱给恩寿的行为并没有报取总号的批准,而是纯粹的私人行为。过了没多久,阎维藩的仇人就向总行告发了他私自借款的行为。 总号对他这种行为十分不满,并对他严加斥责,阎维藩只得忍气吞声。
过了几年,恩寿不仅把借款全部还清,而且还付足了利息。 阎维藩的心里总算舒了一口气。 但是,他想到当时总号对自己的严加斥责,就十分难过,便不想再在那里工作,准备另谋他就。 乔致庸得知了这个消息后,认为阎维藩有着十分深厚的经商才能,是个商界奇才,便派人准备了八抬大轿,两班人马,浩浩荡荡地在阎维藩的必经之路等候。 这批人马苦等了几日,才遇到了阎维藩。 乔致庸让自己的儿子上前说明来意,乔家父子的举动使阎维藩非常感动。 他认为,凭借乔家的势力寻找一个像他这样的人轻而易举,而他们却如此兴师动众,充分说明了乔家对自己的重视,于是就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在回来的路上,乔致庸还特别嘱咐儿子让阎维藩坐八抬大轿,并让他骑马相伴左右。阎维藩怎能接受这样的礼遇,推让了许久之后,才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他把自己的衣帽放在了轿子里,算是代替他坐轿。
来到乔家之后,乔致庸当即聘请阎维藩出任乔家大德恒票号经理。阎维藩深感乔致庸的知遇之恩,当即表示要为之殚精竭虑,效犬马之劳。阎维藩接手大德恒票号后,进行了许多改革,使生意越来越红火。 在他主持大德恒票号的26年间,每逢账期按股分红均在1万两左右。乔致庸用人的典型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他还不拘一格,破格任用了文盲马荀为大掌柜。
乔致庸还在自已的家族商业网络中设置了严格的号规和家规。不仅店铺内的伙计、掌柜有严格的店规约束,就连他的家人也有详细的家规来规范行为。 这也是他成功的另一重要原因。乔致庸治家很严,不准乔氏家族子弟吸毒、纳妾、虐仆、赌博、冶游、酗酒。 这些家规是乔氏家族的众子弟们团结一心的重要因素,是家庭和睦的保证。 虽然乔致庸娶过6位妻子,但是这并不违反家规。因为后来的5位妻子都是续弦。乔致庸经常告诫自己的儿孙及家族子弟,要戒“骄、贪、懒”三字,并教育儿孙“唯无私才可大公,唯大公才可大器”、“气忌躁、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知欲圆、行欲方”、“待人要丰,自奉要约”,等等。 他为了时刻督促自己和家人按照家规行事,还在内宅门上挂了一副自己亲手写的对联,上面写道:
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
惜衣惜食非惜财,缘惜福。